9月15日,医药生物板块反弹,截至发稿,康龙化成、九州药业涨超4%,泰格医药、凯莱英、药石科技等跟涨。
消息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14日表示,将开展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聚焦薄弱环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持续提升关键核心竞争力。
红塔证券研报指出,医药板块今年整体估值持续处于历史底部,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医疗改革改革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医药行业短期没有增量的情况下,需要在市场中去寻找确定性高的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连锁零售药店的渗透率提升。
华泰证券认为,在全球制造业分工背景下,中国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完整的工业供应链体系及发达的物流及基础设施等优势推动国内CXO公司在生物制造领域逐步扩大影响力。先转移至美国的生物制造业应是高毛利且创新属性强的超高端制造业,而非效率输出型的CXO(医药外包)。
中信证券称,中国原料药和CXO企业作为全球市场化竞争参与者,已深度嵌入全新医药研发创新供应链。凭借完善的产业供应链和工程师效率优势,中国企业承接全球原料产能需求,大型跨国药企、中小生物科技公司相关外包需求逐渐转移国内,十几年来市场份额逐渐提升。此外,中国龙头CXO企业已前瞻性部署了多个海外基地,以保障全球化供应体系的安全稳定。
业绩首尾相差超53个百分点
恒瑞医药与迈瑞医疗作为行业巨头,一直是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风向标,在当前,二者的经营情况都进入拐点,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医药行业的拐点正在到来。
中国医药产业从业人士认为,美国原料药的供应大量来自于中国;在创新药开发方面,中国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强行脱钩,部分美国药企成本预计增加一半。
上述三家企业通过签订垄断协议,统一控制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的供应和价格,形成价格同盟。将原料药价格从0.35元/支哄抬至最高98.76元/支,涨幅近282倍。
方案重点布局了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四大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