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古诗词中出现率仅次于白色,青色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

第一财经 2022-09-16 16:14:14

作者:佟鑫    责编:李刚

“青山”这个词,在长达一千年的历史中,都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用的意象之一。

在当代视觉文化中,醒目的“中国红”被认为是能代表中国形象的颜色。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青色极简史》提出,理解青色的文化意蕴,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诗歌总集里的强势颜色

青色在今年初就成了潮流文化色,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强势席卷大江南北,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部作品中,舞者用身姿呈现了宋画传统“青绿法”的诗画意象,青绿色颜料在幽暗光线中发出宝石般的光芒,流动成为千里江山。

《只此青绿》

文化学者、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包岩在《青色极简史》中,从理性与感性两面为“青色是中国文化的色彩符号”寻找依据,试图论证“青色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颜色密码”。据她统计,青色在《全唐诗》《全宋词》《全元诗》《明诗综》四部诗歌总集里,一共出现了29345次,仅少于出现36068次的白色,位居第二,黄、红、绿、黑等均位列其后。

如果不按照色彩用字,而是按意象词汇出现的次数算,“白云”以5388次为最多,“明月”4602次列第二,“青山”出现4375次居第三位,其他常见意象还有“东风”“白日”等。

包岩说,“青山”这个词,在长达一千年的历史中,都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用的意象之一。如果加上“青春”“青天”“青云”“青丝”等其他带“青”字的常见词,总计在20.9万首诗词里,出现过11969次青色意象。青在古典文化中实在是一个无人不爱的颜色。

青色怎样反映文化传统

古代文人雅士喜欢青,因为它是“五行之正色”,代表着晨昏相接之时,与春在四季中的生机意象匹配,用《青色极简史》中的话来说,有“主角光环”。

包岩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礼制延续两千年,青色在此过程中不断融合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具体的文化寓意,起到区分尊卑长幼的作用。“青色温和中正,明度与纯度都适中,其特征与儒家哲学中的‘中庸之道’有相似之处,可以表现温文尔雅、含蓄内敛的君子之风。”

流行音乐作词人方文山在《青花瓷》中所写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用烧制天青色瓷器需要等湿度大的烟雨天出现的“技术要求”,来含蓄地表达“我等你”的意涵,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节奏,因而能持久传唱。

从道家的哲学思想来看,青色又有玄妙的意蕴,可以表现“天人合一”,“对自然的向往,对遁世归隐、清净从容生活的追求”,包岩在书中写道,魏晋玄学家追求道家学说,促使青色融入瓷器中。当时的士人追求色彩的极致品质,推动烧制技术更新换代,使青瓷具有“温润如玉的质地”。瓷器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文人思想与生活意境的物化表现。

另外,包岩引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曹英杰的博士论文《两晋汉文佛经中的色彩观念研究》中提出的观点,指出青色的另一个重要文化寓意是来自佛教的“空”。经过史上宗教人士与思想界的深度交会,“空”成为中国美学体系中的一个概念,其中禅宗“明心见性”的思想对青色器具更有明确的深层美学寓意。

一方面是文人世界,另一方面则是平民生活。青色走过了“顺应天时”“合乎民用”的历史路径,有一个从古代上层阶级世俗化的变化过程。包岩认为,青色染料比较便宜、易得,使古代平民百姓有条件使用青色染制布料,穿青色的衣服。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多种可提取青色染料的植物,并具体写出了提炼工艺,经水浸、取汁、加石灰搅拌、沉淀、晒干等环节,可获取青色染料。不同深浅度,均可从容实现,包括天青色、葡萄青色、蛋青色等。宋应星在书中还记载了明代之后可提取蓝色汁液的植物在福建等地被广泛种植的情况。

明太祖朱元璋以律令的形式规定青色为僧道平民可穿着的颜色,对青色的世俗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延续到后世,使青色在当代文化中有了“朴素、普通”的含义。

色彩话语权与东方文化传播

商务印书馆1947年出版的《色彩学研究》中描述青色“有陈静、冷酷、镇定等的感情”。包岩综合法国心理学家弗艾雷、日本色彩学家淹本孝雄等人的研究,指出青色在视觉生理特性上带给人的感受是冷静内敛的,有利于缓解精神紧张,带来轻松宁静的快感。黄种人的黑色瞳孔比白种人的灰色、褐色、蓝色或绿色瞳孔对青色有更强的辨别能力,这一点也使青色更能代表东方世界。

在包岩看来,青色不只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符号,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中也可以为“讲好中国故事”做更多的贡献。2018年,在英国留学期间,她通过阅读比较西方的色彩文化研究,发现西方世界的色彩研究著作中缺乏对中国色彩的涉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色彩话语权是非常不足的”。

在研究中,包岩逐渐意识到,与其他强势颜色相比,青色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色彩,于是决定收集典籍、绘画、器物等“证据”,目的是从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出发,还原青色走过的历史踪迹,最终提出青色是可以引发人们联想到中华文明特色的颜色。

与今年7月的迪奥“马面裙风波”相对照,青色的文化传播潜能值得我们关注。中国艺术界和设计界可以走出一条主动挖掘和弘扬中国古典美学、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先行一步”的道路。

目前看来,青色的国际舞台非常广大,中国学者用来翻译“青色”的英文词Cyan在英语世界还只是一个印刷专业术语,指“一种调配好的蓝绿混合色”。如果通过设计及语言文化结合的传播手段,把青色更多地推向国际世界,可以打造一块独领风骚的东方“色彩阵地”。

包岩在书中写道:“青色在中国历史中所具有的文化寓意及其无法改变的物理特性将始终提醒广大美术工作者:在设计大众文化产品时,在表现特定历史时期风物时,在表现不同宗教思想和大众情绪时,在国家形象与城市形象设计时,在与文字紧密相关的图书封面设计中,能够深入了解青色这两千年来的文化寓意发展与变化脉络,无疑将使艺术工作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青色极简史》

包岩 著

现代出版社 2022年4月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