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书院开馆后的热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使一个公益场所成为城中第一最热地标,而带动了已经很久没有进入城中视野的徐家汇商圈,让其再次受到关注。”
今年是《江南园林志》出版60周年,3月28日则是作者童寯逝世40周年。
在汉口路的申报馆大楼一楼,有一家复旦大学校友众筹的餐厅开了18年,2021年旁边又多了一家报亭咖啡,两个品牌从餐饮产品到文化传播彼此支撑。
“现在歌剧演出的票价是180元到880元不等。假如按照排演的成本定价,恐怕要贵10倍。”
工业遗产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密不可分,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和城市更新的关系也关联很深
《中国方案: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100个故事》推出全国工业遗产转型的100个典范案例,从社区参与、城市更新、场景再造和文化创新四个角度进行解读。
众多出版机构宣传上的“不谋而合”,和人们对女性处境、老龄化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使拥有、阅读上野千鹤子作品成为风尚。
免费领取女性图书,排队四五个小时?上海东平路上的赠书活动现场情况如何,第一财经记者一探究竟。
媒体人令狐磊曾说,如果要去一个地方生活,就去有在地刊物的地方。
商务部最近提出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地回归百姓生活,以促进城市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把“烟火气”召唤回来。各地纷纷响应,推出“有人情味”的文旅促进措施。
《毫无意义》这本自传,关乎一个人的才华与数十年的经历,有自我解释,也有对他人的洞察。这是一场“人生的脱口秀”。
《离线》团队于2020年11月再聚首,恢复出版mook和主题书籍,连发《共生》《副本》《重启试试》三期,探讨技术翻新、观念流转与生活方式的转型。
在前不久对徐家汇书院进行了报道的基础上,第一财经在此通过漫步的视角,回顾徐家汇的今昔变化。
作为徐汇区图书馆的新馆,徐家汇书院融汇了商业元素与文化功能,给老牌商圈和“都市景区”徐家汇带来新的活力。
从宋代中期到明代,在乡村集体舞蹈习俗、道教元素、《水浒传》的形象、民间艺人的创编活动等先后影响下,英歌舞在潮汕逐渐成形。
罗尼曾说:“我出去寻找与我相似的人,这些形象像是镜子,我在其中看到我自己。”
大型城市公园和建筑遗产校园的开放改造、建成文化演艺公共建筑、推出网红新商业空间、开通苏州河游船等,提供观看这座城市的新视角。
疫情之下,那些广受关注的新建筑、新景观,不只形态新奇、适合打卡,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适宜漫游和更好地传扬文化。
《破晓东方》较为全面的展现了共产党人在军事、政治、经济、城管、民生等方面开展“立国之战”并取得胜利的历程。
探访过这么多家独立书店,郁浔安说,要像珍稀物种一样保护独立书店,但又希望它们像社区小店一样变得日常。
第一财经特稿部记者,商业人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