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黑芝麻智能杨宇欣:“缺芯”短期难缓解,2025年国产芯片能否上车很关键

第一财经 2022-09-17 16:15:41

作者:武子晔    责编:唐柳杨

未来2~3年内,芯片短缺都很难有质的改变。

“未来2~3年内,芯片短缺都很难有质的改变。”黑芝麻CMO杨宇欣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芯片短缺已经持续近两年的时间,虽然有所缓解,但“芯荒”仍在持续。目前,汽车市场上较为火热的芯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控制指令运算为主,算力较弱的功能芯片MCU; 另一类则是以智能运算为主,算力更强,负责自动驾驶功能的SoC芯片。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传统的功能芯片逐渐无法满足汽车对算力越来越高的要求,SoC芯片的市场热度正在增加。

不过,芯片短缺主要集中在MCU领域。当前,汽车行业对MCU芯片的需求量仍在增加,但全球的产能却非常紧张。杨宇欣认为,这是因为MCU芯片所依赖的成熟工艺节点的车规产线,除了中国以外全球范围内都没有扩产计划。“扩产需要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投入,但产线的利润率仍然较低。未来全球成熟工艺节点的车规产线,扩产的机会在中国,因为中国不仅需求量大,而且也有多家本土的芯片设计企业正在成长,需要跟本土的这种生产企业配合。”

从全球汽车芯片竞争格局来看,传统功能的MCU芯片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包括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等传统芯片厂。这些芯片厂的发展与欧美日汽车企业的成长密不可分,而车企将汽车卖到了全球市场,培养了上游核心供应链。由于行业惯性,汽车厂商往往不会轻易更换这些培养起来的芯片厂。但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SoC芯片的需求开始增加,一些传统汽车芯片厂开始掉队。杨宇欣认为,长期的行业惯性制约了传统的汽车芯片厂对创新的敏感度。

来源于企业官网

IHS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SoC市场规模将达到82亿美元,并且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预计2025年之后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配套高算力、高性能SoC芯片将会带来极高附加值,有望带动主控芯片市场快速扩容。

“在全球芯片格局中,美国是全球创新的高地,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势力。但现在美国在车芯片领域走的最快的是非汽车领域进来的芯片巨头。”杨宇欣对记者表示,英伟达、高通原来都不是做车载芯片的,它们看到了高性能计算在汽车智能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进入汽车市场随后爆发。另一方面,中国芯片厂在不断挣扎生存,把创新体现在客户的产品中。未来,中美芯片企业会成为最主要的博弈的两方。

不过,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脑,芯片的技术门槛高、周期性长且开发难度较大。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的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的芯片自给率不足5%。

“如果拿MCU芯片来讲,传统芯片厂渗透率很高,在现有渗透率情况下切换别的供应商没有那么容易。在自动驾驶新的场景中,国产芯片占有率的快速增加可能性会高。自动驾驶芯片是蓝海,国产芯片厂不是从别人手里抢市场,而是争夺新增的市场。”杨宇欣表示,对于国产芯片,2025年之前能否上车非常关键。

汽车芯片比消费领域和工业领域的芯片门槛要高,同时周期长,芯片企业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储备、忍耐力以及战略坚定性。汽车行业较为保守,车企不愿意用新的供应商的产品,而新的技术迭代带来了可选的范围越来越少。这个时候,车企会选择技术更加创新的公司的产品。同时,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未来不再出现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车企开始培养本土芯片供应商。目前,多数关键环节的汽车芯片都已经有本土供应商了,只是未必都已实现批量上车。“车企正在更新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一旦培养了一家成熟的国产的供应商后,再替换一家供应商的动力会呈几何级数下降。这个领域还会有很多的国内芯片公司跑出来,但是时间很宝贵。”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