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为践行ESG理念,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抓手是什么?
A:中和农信董事长、总经理 刘冬文
中和农信至今已深耕农村金融25载,因而更能了解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变化。
我们在深耕农村业务的过程中注意到,农户生产发展的需求不仅仅只有资金问题,落后的种养殖方式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农业技术已经成为制约农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中和农信不断在农服事业发力,在农产品订单种植、农技知识培训、优质农资下乡、土壤检测、农业自动化设备等多个方面的服务深度和广度都在逐步增加。
2019年,中和农信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和农服,为农户提供金融、农资供应、农技培训等服务。至2021年年底,公司的服务覆盖全国20个省的10万多个村庄,超过750万农户从中受益,在贷客户中71%为农户,69%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21年,中和农信为农户提供了517场线下农技培训,累计培训时长310.2小时,共计7755人次参与其中。
我们致力于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激情,但难以获得融资支持的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群体及小微经营者,助力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早日实现美好生活。我们很高兴能够得到恒生中国的支持,这让我们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截至2025年5月,中证长三角绿色产业50指数样本企业中有24家企业的中证ESG评级在A级及以上,占比达48%。
走出去之后,如何走进去、深下去,为本地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同时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质,也是中国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本期沙龙以“全球协同与创新驱动:共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新生态”为主题,将于7月5日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举行。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已从伦理投资演变为全球资本市场核心议程。曾被寄望成为通用商业语言的ESG,在当前多极化世界格局下,未能凝聚全球共识,反而成为不同发展模式、文化价值和治理逻辑冲突的场域。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使ESG不再是纯技术或财务框架,而是反映不同文明体对现代化、国家与市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政治文化现象。
借助绿色金融的生态导向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在乡村振兴中的特殊优势,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