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发布《2021年度上海市知识产权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上海知识产权创造状况、运用状况、布局状况、高价值专利发展状况、各区知识产权状况等方面,全面分析反映了本市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总体发展水平和工作成效。
《报告》数据显示:上海市知识产权工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创造数量、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2021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创造发展指数达187.1(以2015年为100),较上年提高16.8%。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3.29万件,同比增长35.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830件,增长35.8%;至2021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17.20万件,增长18.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4.2件,增长15.7%;商标注册量42.10万件,增长36.9%;至2021年末,有效商标注册量211.71万件,增长21.9%。
上海市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整体在2021年也呈现平稳上升趋势,运用效益不断增强。《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发明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转让数量稳步上升,超过1.7万件;全年上海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近90亿元,同比增长133.6%;全市各类知识产权保险保额总计1.51亿元,同比增长87.5%;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18件,地理标志产品8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138家,比上年增加44家。通过知识产权与主要经济指数关系比较,2021年上海市主要经济科技及知识产权指标数据均实现了稳健增长,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商标注册量增长总体大幅度领先于地区生产总值、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及工业企业增加值,高质量知识产权发展有力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
推动一批知识产权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安徽落地,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和“全链条”工作机制,不断壮大知识产权强市、县域、园区队伍。
当美国宪政中原有的隐性政治默契被打破,民粹领袖、学术精英、技术寡头和进步州政府将互相角力。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冲撞愈演愈烈的当下,任何看似牢固的制度和联盟都可能在强烈政治动员下被快速改写。
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崛起表明,真正的创新是企业围着市场转才能带来的意外之喜。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局结合对外投资业务发展管理需要,修订《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中国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成效,也存在提升空间,建议构建 “制度创新、数字赋能 、 风险防控” 的三位一体治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