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座6.6万平方米的小岛,如何打造人工智能上海实力|创新“园”动力

第一财经 2022-09-30 18:30:17

作者:金叶子    责编:胥会云

短短几年内,快速集聚上下游产业链
在一座小岛上,打造人工智能能量场 丨创新“园”动力

上海浦东张江川杨河畔,走过智慧河桥,就能看到一个三面环水的人工岛屿。每天的早高峰,川和路、上科路这些上岛必经之路都是张江最拥堵的几条道路。登岛后,则会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奔跑的无人零售车,自动分类的智能垃圾桶,还有24小时监控车辆并能充电的智能路灯……

作为上海最早推出的第一批特色产业园,2019年正式“开岛”至今,这座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的岛屿已集聚了超过100家企业,7000多名研发人员,拥有30多个智慧未来的应用场景。成为上海单体园区或同样平均面积中,人工智能企业人才最集聚、技术最高端的区域。

这个小岛,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快速聚集技术、人才、资本,逐步形成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大批跨国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比邻而“居”的态势?

张江集团供图

基础、技术、应用同步发力

张江人工智能岛入口处的IBM上海总部及研发大楼,是首家进驻的“岛民”。不远处,微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已经运营3年 ,往岛中区继续走去,可以看到上游的芯片企业阿里平头哥,云从科技等中游企业,以及做智慧安防下游应用的初创企业等。

金叶子/摄

“当初我们在推出人工智能岛概念的时候,就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都应该同步发力,把这些要素集聚在一起。”张江人工智能岛开发运营方——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在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集中精力引进一批领域中重量级枢纽型、引领型的企业,这对于快速集聚上下游,把创新链和产业链做起来极其重要。

袁涛认为,企业最核心的诉求是需要到一个生态链和产业链比较丰富的地方发展,特别是从研发、应用层面都能够很好很快找到自己创新链和产业链上的小伙伴,“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两三年,就有这么多企业快速入驻岛上的重要原因”。

张江人工智能岛目前产业链布局情况

对于已经有60多年历史的人工智能产业来说,如今已形成了上游智能芯片和算力基础设施,中游技术平台和各类技术,下游AI应用的产业链。而只有上游和中游的软硬件基础发展成熟,下游的应用才得以落地,这也是张江人工智能岛建岛之初就布局的生态。

从上游的芯片看,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张江,已经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头部企业最集中、产业链最集中的地区,汇聚了从设备、设计,到制造、封装的一大批头部企业。

像云从科技等中游技术企业,正依托其自主研发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赋能金融、治理、出行、商业、工业等各类应用场景。

而下游产业应用,也是张江人工智能岛乃至上海建设人工智能 “上海方案”的重点。岛上上中下游企业的集聚,让这100家企业的“化学反应”具象成为园区的应用场景:装有智能传感器的绿植灌溉和智能水务,园区内执行安保执勤的机器人,检测水质的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

金叶子/摄

此外,张江人工智能岛上还集聚了一批大企业创新中心和孵化器,比如张江创业工坊@AIsland、微软AI&IoT Insider实验室、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IBM Wastson Build 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百度飞桨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等。这些平台让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实现联合创新,为人工智能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盘活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近日,由微软和张江集团打造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迎来三周年庆典,谈及为何将全球最大实验室落地上海的原因,彼时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告诉第一财经,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经赋能企业超160家。

2019年就入驻该实验室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微软实验室不只有岛上的技术人员提供支持,还有美国团队进行远程指导。在技术研究方面,微软提供的帮助都是免费的,张江集团则也会提供对接和协调服务。

岛内外创新生态共振

问及当初来张江当“岛民”的原因,企业说得最多的还是“生态”。

“在我们登岛之初,经常可以看到头上各种各样的无人机在飞,地上无人车在跑着,小型的机器人、大型的车辆也在反复做着实验,整个岛上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是非常强的。在这样的氛围里去做研发的话,技术人员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云从科技副总裁朱健对第一财经说。

在朱健看来,过去研发人员这样开拓眼界需要跑遍世界很多地方,但是如果在岛上这么一个浓缩的地理位置,一下子就可以对人有很多的启发。“人才在这个地方形成了聚集之后,大家会经常一起交流,会出来很多新的idea。”

于是,云从科技成了第一批“岛民”,目前在岛上租用了两幢办公楼。

2020年进驻岛上的红杉中国孵化器总经理刘珣告诉记者,在当初在选址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城市以及产业园区的创新的氛围,和生态产业链。“张江人工智能岛本身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生态,比如说岛上的创新中心80%以上是大型跨国企业的,还有一些我们本土走出来的研发中心。这些产业方的创新中心,就会跟红杉的入孵企业,以及我们投资的一些早期企业,有很多的化学反应,通过产业端、资本赋能端,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结合和加速。”

在走访张江人工智能岛过程中,不管是500强的跨国企业,还是AI四小龙、初创企业,问及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点,不约而动都提到了人才。

“回到根源,高新科技行业的发展终究是人才,如果有办法凝聚和留住更多的人才,产业聚集度自然而然会起来。”朱健说,云从科技虽然布局全国,但是上海才是研发重镇,近一半的研发人员都在上海,尤其是海归人才基本都会选择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

张江集团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康也表示,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优势就是人才,“上海有各方面的人才,既有基础研究的人才,也有产业人才,还有一些服务型人才比如金融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峰则认为,虽然中国AI产业发展周期较短,人工智能人才这一指标方面中国的顶级学者还有待提高,但是仍然可以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可以通过产业本身的发展集聚更多的人才。“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后,发展平台和空间随之提升,自然就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到这个行业。”

创新生态并不局限在人工智能岛内,从张江、浦东,再到整个上海,岛内岛外同频共振。

人工智能岛开岛之前就在张江成立了AI公司的傅立叶智能CEO顾捷认为,近几年张江周边的AI产业集聚效应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张江乃至整个浦东这几年将人工智能作为聚焦的产业,对我们上下游的企业支持度加大,包括人才的吸引,以及这几年从基础层面的芯片软件再到应用场景,发展都比较快速,并能推广这些场景和技术来吸引底层的企业。”顾捷告诉记者。

反映在数据上,张江科学城已有6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覆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形成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极核”的张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金叶子/摄

除了技术、人才等要素外,创新生态的形成更离不开覆盖全产业链的制度供给。

近年来,上海已有一批重大政策发布,比如人工智能“上海方案”、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

就在 9月末 ,《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下称《条例》)公布,这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提出把上海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条例本身整体上定位比较准,不论是激励的措施还是一些规范性的内容,都是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核心进行政策的设计。”徐峰说。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介绍《条例》相关情况时表示,近年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产业规模从2018年1340亿元提升到3056亿元,产业人才从2018年10万提升到23万,实现双倍增。创新策源取得新突破,应用示范激活新动能,制度供给引领新发展。《条例》作为国内第一部省级地方性人工智能法规,将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我国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方案”“上海智慧”。

关键还是重大应用场景驱动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仍在快速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到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

徐峰对第一财经表示,推动产业的发展两条路,一是应用的驱动,一是技术的拉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关键还是需要重大的应用场景来带动。

在杨小康看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有了好的场景就能够加速迭代。“从技术到应用迭代,是需要特定的应用场景去集聚一些技术,然后催生一些新的企业。”

张江人工智能岛是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也是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目前,仅仅在岛上,就有30多个应用场景。

张江科学会堂的元宇宙场景

袁涛说,园区内绿化的维护、早餐的供应、垃圾的清运、园区的安保,包括智慧化的能源管理,岛周边河道里面的一些场景,都在政府或者国资公司的推动下给予企业便利,让企业在真实的环境中测试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推动产品和技术更快地成熟并推向市场。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现在我们又提出了元宇宙,在张江科学会堂打造了一个元宇宙的场景空间。”袁涛说。

在袁涛看来,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需要全方位地开放一些场景,并要有政策来鼓励创新主体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上海之所以能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就是因为上海是一个超级巨大的场景城市,上海产业类别全,同时服务业高度发达,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大容量高能级的应用场景,这些都是上海独特的优势。”

张英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激励应用落地,加快赋能千行百业。将编制人工智能示范应用清单。加大人工智能场景开放,面向全社会征集发布场景需求,实施“揭榜挂帅”。支持浦东新区先行先试,加快AI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融合赋能,迸发更多原创产品与解决方案。

徐峰也建议,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除了语言、视觉领域等前期发展较早的赛道,还需要挖掘新的赛道。“以前那些以视觉领域为主的赛道竞争相对比较充分了,而和实体经济领域、工业领域相结合的很多场景还需要去拓展技术应用。”

9月2日,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该平台将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商贸、智慧金融等核心场景,形成一批标杆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同时,平台还将建设面向行业应用的算法库和数据集,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信息服务工作,为促进人工智能供需对接提供优质的市场环境,成为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助推器。

由“岛”变“区”

随着产业链的集聚、创新生态的完善,张江人工智能岛的能量,已经不断溢出物理边界。

“我们在2020年就规划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核心,以张江中区为主战场,提出由‘岛’变‘区’的概念,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从岛上看‘未来’,拓展到从张江中区创造‘未来’。”袁涛解释道。

根据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公布的“张江·未来之城”规划,将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主轴,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AR、元宇宙等产业项目在张江加快集聚,并将技术和应用扩展至整个张江科学城,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全面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张江多个场景下的应用。

根据“张江·未来之城”的构想,张江中区4.1平方公里的范围将打造张江数字孪生“未来之城”的先导区,以“未来交通、未来医疗、未来生活、未来金融、未来制造”五大超级场景为牵引,搭建十大集成开放式创新平台。 “我们将把这4.1平方公里的数字城市当成一个场景去持续打造,在建立一个数字底座的基础之上,每年导入更多的垂直场景,运用更多垂直场景的相关技术和产品。”

地理位置处于张江科学城“C位”的人工智能岛,也为由“岛”变“区”辐射整个张江提供可能。

张江集团供图

“由岛变区,由点带面,把整个张江中区变成一个人工智能技术试验区。未来张江科学之门周边将会崛起一座新城,这些地方都有丰富的场景,理所应当为企业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袁涛说。

今年8月,张江人工智能岛二期项目开工,也给“忘岛兴叹”没有入驻人工智能岛一期的企业提供新的空间载体。

袁涛透露,在区域升级上,地上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将扩展至空间载体为150万平方米的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实现空间倍增。而人工智能集聚区则正在建设200万平方米新空间载体,预计到2025年,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将拥有350万平方米的空间,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根据规划,由“岛”变“区”后,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的企业数为1200家。至2025年,预计企业数量将超过3000家。从税收上看,目前张江人工智能岛每年可贡献10亿元税收,而集聚区目前每年的税收贡献为50亿元,预计到2025年,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将在产值上有望为浦东的倍增目标贡献百亿税收。

“打造人工智能岛的目的,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盆景,而是希望把它变成一个苗圃、一个大花园,带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袁涛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