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嘉勇喜欢上海的老建筑,说“所有的细节上都是艺术”。但当要去修缮时,他发现“对现场的技术不是最懂”。于是他去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岳嘉勇是一个在老建筑群中成长起来的上海小囡。夏天傍晚在弄堂里乘着风凉吃晚饭,是儿时的他对烟火气最深刻的印象。长大后,岳嘉勇参与了武康大楼等老建筑的修缮,并参与了筹建徐房集团实训基地∙345传习工坊,立志传承修缮技艺。随着一幢幢老建筑恢复原汁原味的风貌,他也期待着在一砖一瓦里重拾儿时的记忆。
迪拜一直靠虚拟的钱的流动来生存,而它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建造将虚拟变为实体。在这里,建造是一则传说,是身份的源泉,是它本身的目的。
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来到上海,他常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徜徉在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见证了国际饭店的冉冉升起,也立下了成为建筑师的志向。
卢努甘卡是斯里兰卡建筑师巴瓦留给世人的一连串瑰宝中最闪耀的那一个。巴瓦早已蜚声国际,被评价为“将现代形式及感受和谐舒适地融入本土建筑传统”。
位于武康大楼一楼的城市交集展厅因租约到期即将关闭,最后一场展览聚焦华盖建筑师及其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代表作。
上海西岸大剧院正式开业,未来三个月将呈现多元演艺内容,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综合性表演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