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连续下跌让人民币汇率几乎触及7.25的位置,那未来人民币会止跌吗?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人民币下跌背后的动因。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大概跌了12%,但如果观察其他主要国家货币,就会发现大多数跌的比人民币还多,比如英镑跌了将近30%。所以这次人民币的下跌,与我国经济基本面关联性不是很大。
但如果判断未来人民币是否还会下跌,从我自身来看是不清楚的。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民币是那棵树,这个风就是强势的美元。
最近美元指数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最高触及115。美国国债也已经到达4.0的位置,这背后的原因是美联储最近十个月持续的加息和缩表。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联储不停的加息和缩表?我们认为是美国的通货膨胀。所以要想了解最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可能还需要研究一下美国的通货膨胀。
驱动近期美国通货膨胀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房租、能源和人力。
先来看房租方面。从今年一、二季度开始,美国实际住房销售价格已经出现了下降,但反映在CPI中的房租并没有下降,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历史上房租和住房销售价格大概有12~18个月的滞后期。美国现在体现在CPI里的房租,恐怕反映的是去年甚至前年美国的房价,也就是说它还在上涨的区间。
所以我们判断未来几个月美国房租在CPI口径中的主要贡献还是在上涨,而且房租占CPI比例还比较高,有近42%。
其次是能源方面。近期俄乌矛盾还在激化。近期一段时间,全球能源价格可能还将维持高位。
最后是人力成本方面。2020年疫情暴发后,美国政府给美国老百姓发了很多美元,很多州一级的补贴大约一个星期就有600多美元,联邦政府是300多美元,加起来导致很多普通美国民众的收入比疫情前还要高。而且我们近期观测发现,美国老百姓的储蓄率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之上,导致短期内美国的人力成本很难下降,因为居民自身经济条件较好,雇佣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如果驱动美国通胀的主要因素在未来两三个月之内都没办法反转,那么美国的通货膨胀可能还会维持在高位几个月。高盛报告认为美国通胀可能要维持到明年4月,但我们认为这是比较悲观的看法。
整体来说,如果美国通胀短期内不回落,那么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恐怕依然会承担较大压力。具体人民币点位下一步会走向哪里,需要持续地跟踪观测海外指标。
(作者系鹏扬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助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地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特朗普关税新政4月2日落地 全球市场面临冲击;美国通胀仍有压力 消费者信心骤降 经济隐患初现;美国银行股延续跌势 经济忧虑升温。
美国通胀回落,能源和服务价格下降,商品价格持平但有回升风险。
正式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或威胁令人应接不暇。但迄今为止,面对关税风暴的冲击,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
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功能地位和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