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坚持动态清零?”“为何我国防疫措施仍然这么严?”……10月12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做客央视《新闻1+1》,针对目前公众关注的疫情防控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
疫情三年,还需要打“持久战”吗?
梁万年:新冠肺炎疫情独特,我们仍然面临疫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大流行阶段,世卫组织还没有宣布大流行结束,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外防输入的压力来看,特别是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在加快,病毒的隐秘性在增强,病毒的毒力在下降。但从总的感染来看,对人群的健康威胁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坚持我们的疫情防控策略,优化防控措施,为最终战胜疫情作准备。
面对疫情,为何我国要坚持“动态清零”?
梁万年:“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基于我国的抗疫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核心的问题不是对病毒的清除,也不是一例病例也不发生,而是发现一起疫情,就扑灭一起疫情,不出现连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反弹。
从整个疫情的应急管理和应对来看,需要关注三个角度的平衡。一是对病毒本身和疾病本身的了解以及病毒的毒性和致病能力;二是人群的抵抗能力,特别是卫生系统的救治能力和防控能力;三是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
目前情况下,我们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和病毒疾病之间,我们还无法做到完全的平衡,所以必须借由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来取得平衡。我们目前最担忧的是,如果不加以严格的疫情管控的话,我们会导致大量的感染,出现重症和死亡。大量的感染会产生医疗系统的挤兑,最终反过来加剧人们的恐惧心理,对社会经济将会造成更大的冲击,这是当前我们最担忧的问题,也是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的最重要的考虑。
为何我国持续采取较严的防控措施?
梁万年:从全球的情况来看,面对疫情,其他国家也并没有完全放松。目前,绝大部分国家是在入境管理方面有所放松,或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各国在其国内的防控措施上,只是由过去的把社区作为第一道防线退回到医疗机构,把防止医疗机构挤兑、防重症和防死亡作为最重要的防线,并不是完全的“躺平”放任不管。目前各国对社会公共卫生的措施,也都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再适度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也反复的呼吁个人的防护,比如说戴口罩,保持适宜的社交距离。
我们国家为什么现在还是采取比较严格的防疫措施?因为前几波的疫情我们国家从发病率、感染率、死亡率、重症率都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们不执行严格的防疫措施,面对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就很容易“破防”,一旦“破防”造成的损失,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在现阶段疫情防控手段、药物和疫苗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的情况下,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于保护生命是必要的。
生产生活秩序何时能恢复正常?有没有时间表?
梁万年: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是大家都期盼的,也是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的。但现阶段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很难明确划定在具体哪个时间段。现在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病毒的变异还在加快,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在下降,病死率在下降,但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并不一定就是最终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之后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情况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感染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现在也被放到了重要的议题上。从人类战胜疾病的武器和手段来看,目前我们还没有特别有效和可及的药物,我们的疫苗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是好的,但是防感染的效果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
鉴于我们目前的情况,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加快研发药物,加快优化疫苗的接种策略。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需要我们全社会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努力,坚持下来,树立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发现一起猴痘聚集性疫情,新疫情由2024年在非洲最先监测到猴痘病毒新变异株Ib引发。
哪怕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它也能尽心倾听,发声,让人感动。正是有第一财经这样的媒体,让人们了解到很多真实的情况,让很多当时像我一样觉得无力无助的人,获得了迫切需要的帮助,感受到温暖。
从初期的野蛮生长到逐渐步入规范,直播电商的历程伴随大厂战略更迭、短视频平台崛起、头部主播更替,充满了变革与挑战,第一财经始终站在一线,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度解析,记录并解读行业的每一步发展。
广东省最近一周新增报告病例突破2000例
瑞典报告一病例感染了在非洲发现的新型猴痘病毒变异株Ib,这是该病毒在非洲大陆以外传播的第一例。专家称该病例的发现很可能意味着欧洲有数十例未被发现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