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6500米——2020年4月30日下午,世界海拔最高的5G基站投入使用;加上此前在海拔5300米、5800米建成的基站,5G信号已实现对珠峰北坡登山路线及峰顶的覆盖。
新华社的这篇报道,记录了5G信号抵达世界之巅的旅程。这也是过去十年,中国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突破创新的缩影。
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提升到114.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提高到超过1.2万美元;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
与经济增长同步的,是居民收入增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增加18618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6%。
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5年提高0.7年;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7956亿元,为2012年的2.7倍。
2012年到2021年,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这个数字,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圈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5%。
在经济、基建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努力向清洁低碳、高效转变。2021年,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26.4%,比2012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5.5%,提高11个百分点。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
……
以十组数据,回眸十年变迁之路。
1.经济总量
● 2021年GDP达到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
● 从2012年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
● 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
2.生活水平
●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增加18618元,年均实际增长6.6%。
3.城镇化水平
● 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12年末提高11.6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9个百分点。
4.农业基础
● 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5.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
● 2013~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业累计投资超过27万亿元,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
6.“宽带中国”“网络强国”
● 2021年末,我国已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5G基站总量占全球比重达60%以上,居全球首位。
7.创新发展
● 中国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
● 2021年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比2012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接近OECD国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
8.贸易强国建设
● 十年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9倍,进口服务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
● 2012~2021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9.3%,占比提高了10.3%。
9.教育水平
● 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5.4%、91.4%、57.8%,分别比2012年提高3.6、6.4、27.8个百分点;
● 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5年提高0.7年。
10.能源发展转型
● 2021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7.0%。
GDP同比增长5.1%,高于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0.1个百分点。5.1%的背后,上海一季度经济呈现出“六快六稳”的特征。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金山区首批100套(户)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已成功转用5G轻量化通信技术作为数据传输通道。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设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可以实现的。实现这个目标,也绝非轻而易举,必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