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上海超六成,“中国硅谷”如何打造科创之心|创新“园”动力

第一财经 2022-10-18 22:13:17

作者:金叶子    责编:姚君青

张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突出的优势有两点——产业引领、高度国际化。
第三辑 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

中国芯片公司最为密集的地方在哪儿?到上海浦东张江就能实地感受一番。

从上海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出发,步行不到一公里就可到达上海微电子港、中兴研发大楼,继续再沿着祖冲之路往东走,可以看到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集成电路领域的龙头企业。而往广兰路方向走去,坐落在吕家浜河两侧的张江集电港附近,可以找到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紫光展锐、格科微电子、英伟达等芯片企业。目前在张江,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约500家。

不只是企业数量,从产业规模、人才集聚来说,上海张江都位居前列。2021年,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1702.56亿元,占上海全市的比重超六成。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就在今年8月,位于张江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下称“集设园”)2B-6项目正式启动,5-2、5-3、3-10项目也将于今年陆续开工。到2025年,集设园要以1000亿的目标,带动浦东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规模达到4000亿元,实现3倍增长,占上海全市比重提升至80%。

在张江高科(600895.SH)董事长刘樱看来,张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突出的优势有两点——产业引领、高度国际化。“一个园区除了有规模、人才和生态,最重要的是做到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自主驱动力至关重要,这需要始终跟国际先进技术保持对话,而张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刘樱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

集设园效果图 张江高科供图

龙头集聚源于20年前布局

早在集设园揭牌的二十多年前,张江就已布局集成电路产业。

1996年,为实现中国半导体行业大发展,国家正式批准“909工程”立项,其核心工程是投资百亿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当年,具体承建“909工程”的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拉开了中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的建设步伐。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张江高科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

接着在2000年,张汝京带领300多位中国台湾半导体从业者和100多位海归来到浦东张江,建设了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

自此,张江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了第一次高潮,大批海归人士投入到芯片大潮中。芯原股份(688521.SH)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就是其中一员。

1988年,刚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的戴伟民开始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计算机工程系教书,在4年后拿到了终身教授的职位。而在2001年,他回国创办了芯原,并在带的最后几位博士生毕业后,放弃了终身教授这一“铁饭碗”。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戴伟民表示,当时来张江主要是因为中芯国际,他自己也感受到了这一波芯片潮。“2000年中芯国际开始在上海张江挖地基,第二年我就回到上海创办了芯原。”根据戴伟民的判断,张江的集成电路未来应该会有群聚效益,“后来证明这里也是产业链最完整的,聚集了包括制造、设计等环节上下游的企业。”

和做产品不同,芯原的商业模式是做设计服务,类似帮客户盖房子、做软装,自己不圈地。有了制造之后,当时设计业的IP却遇到了问题——标准单元库受到出口管制,而标准单元库是最小的IP。戴伟民介绍,IP就像造房子的砖块,缺造房子的砖块他们就自己“烧砖”做标准单元库,然后再去造“房子”。

戴伟民解释,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做服务,这种情况下就和张江的生态密不可分,“这里不仅有封装、测试、制造,也聚集了最多的设计公司。服务要和设计公司很紧密地配合、经常交流,哪怕从浦西跑到浦东都不太好。张江群聚效应比较好,特别最近几年作用非常明显。”

同样有着三十多年半导体从业经历的灵动微电子CEO朱敏也告诉记者,整个芯片潮差不多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时因为中芯国际,和它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上下游相关的公司都落户张江。

“差不多在2006年~2008年这个阶段,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就是要去做一个芯片设计公司,肯定要放到张江,因为张江聚了很多人气。在这里大家交流也相当频繁,包括张江地铁站周边的一些饭馆什么的,你基本上都能见到一些创业人士在这里聚餐,经过这样的交流,大家都觉得能形成一些新的商业上的新idea。” 朱敏说。

而在设备领域,于2004年初创于张江的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688012.SH),在成立之初就选择自主研制中国的等离子体刻蚀机。和光刻机一样,等离子体刻蚀机也是半导体芯片微观加工的关键设备。

“当时国内在集成电路方面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有了中芯国际、华虹等制造企业,但是装备方面很难找到国产高端设备。为了改变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产业的落后状态,在美国的尹志尧博士组建了一支硅谷团队毅然回国来。”中微半导体副总裁曹炼生此前对第一财经介绍。成立不久后,中微公司就研制成功了首台国产高端刻蚀机。

正是有了20多年的积累,2018年,在张江高科既有存量园区基础上,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启动建设,打造国内唯一一个以集成电路设计业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已引入130多个优质产业项目,集聚300多家设计企业,7万多人才,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各个门类,拓展全产业链。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带动张江设计业完成产值超800亿元,占上海比重66.48%。

图为集设园 第一财经记者任玉明/摄

设计引领全产业布局

从产业链来看,集成电路除了制造环节,还包括设计、装备、材料、封测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如果说20年前是因为制造领域龙头的布局而产生群聚效应,如今的张江,则正以完备产业链及既有生态吸引更多企业布局并孵化相关企业,并在设计环节继续发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规模发展。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告诉第一财经,过去半导体行业一直有一个说法,“设计业是龙头”。

“集成电路是个中间产品,都是用在整机里,而连接集成电路的产品或者制造、整机应用的关键环节就是设计环节,所以说设计业是一个承上启下、连接集成电路制造和下游整机应用最核心的环节。”李珂解释。

他补充道,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进步很重要的驱动力还是在设计公司上,例如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从A1芯片到现在的A16芯片,只有应用的需求驱动、有新的产品才会有制造的需求,芯片制造企业才会有提升工艺的动力。“所以说设计是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的龙头,是连接集成电路产品,或者说集成电路制造和下游整机应用的一个纽带,同时也是促进集成电路和整机技术进步的核心推动因素。”

而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等优势,已成为全球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销售额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规模由2017年的1946亿元增至2021年的459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去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约占全国25%。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攀升至1200亿元,同比增长率达26.8%。这一增长,让上海继制造业位居榜首后,设计业规模也跃升至全国第一。

而作为上海的“科创之心”,张江地区除了集聚的企业,也是上海科研机构、大科学设施最为集中的地区。例如,张江科学城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2个,初步形成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近500家。这也为以集成电路为首的三大先导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从业这些年来,朱敏更换了一些办公地点,最终还是将公司放在了张江。

图为集设园 第一财经记者任玉明/摄

“在张江很有效率。从上下游来讲,这里基础设施齐全,有很多大型的科学仪器。我们平时会用到的实验室有一些仪器设备等,这类设备都是上百万美元,一般公司不会去买,因为你只是偶尔用一下,而这些专门提供服务的机构、平台都在张江,我一些在华东的朋友,他们都要坐火车到上海来用实验室,及时测试完后再乘车返回,对我们这些本来就在张江的设计公司来说就很方便。”朱敏说。

更重要的一点,他强调了园区的专业性和生态禀赋。

朱敏说,以前也在上海CBD租过商务楼宇办公,可是由于不是专业的团队运营,一般的物业公司对集成电路产业不太了解,就会对公司的运作造成一定的困扰。

“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传统意义上写字楼的空调不是24小时的,一般开到晚上8点就关了,而我们的电脑是有中央集群服务器的,晚上不能停机,一旦空调停了就会损害我们的固态硬盘。跟物业去讲需要24小时空调,人家不大容易理解。而且公司一些大型设备对每层楼的承重也有要求,在张江都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因为这些不是我们一家的需求,每家每户都有这个需求。”朱敏说。

数据显示,张江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已达到800亿元,占上海比重66.48%。科创板上市的芯片企业中,张江有14家,其中12家是设计企业,另外两家是制造领域的中芯国际和设备领域的盛美半导体。张江的集成电路发展也带动了浦东集成电路稳步推进,构建了浦东从基础软件、核心产品设计、先进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占全市近八成,占全国近1/6。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将推动企业在高端芯片设计、核心器件量产、先进制程投产、核心装备开发、关键材料攻关等领域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力争到2025年形成4000亿级规模。

芯原办公室所在地张江大厦楼下的湖景和小桥 金叶子/摄

未来行业机遇在哪儿

虽然汽车制造与其他制造企业还存在结构性缺“芯”现象,但全球芯片业在经历了过去一年多来的短缺问题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放缓,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速下降,一些芯片制造商也开始担心芯片库存过高的问题。

研究公司Gartner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19.5%,创下2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另据Canalys的报告,第三季度,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同比下降18%至6940万台。

终端市场的需求下滑,砍单已经成为近期芯片行业的一个常见现象。对于芯片需求前景,台积电就称2023年将出现一个典型的芯片需求下滑周期,但整体下滑程度将好于2008年。

在此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未来机遇在哪儿?

戴伟民强调,要寻找增量市场。芯片业是周期性很强的一个产业,在他看来,国产替代是国内一个很好的机遇,对张江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上下游要抓住这关键的5年的机遇”。

他对第一财经解释,如今行业的存量市场是有问题的,因为电子消费市场需求疲软,但是需要关注增量市场。“什么是增量市场,自动驾驶汽车肯定是,以及能源储能,这都是增量市场,还有就是元宇宙,所以对我们来说要看好赛道。”

李珂则提到了要关注高端芯片市场之外的潜在机遇。“从全球来看高端芯片的市场份额大概占比不到20%,剩下的八成还是属于成熟工艺,而这部分我国进口的比例仍然很大,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这些领域,例如能不能先把以车规芯片为代表的市场做起来。”

朱敏也认为,高端技术之外的市场还是有很多可以运作的空间。“不光是瞄准相对比较高端的芯片领域,在一些传统的工艺技术上面,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他提到了三大领域——工业领域、大家电、汽车电子。例如,在工业生产线上,像机械手、机器人这类的装置未来会越来越多,这会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这些应用领域对国内的一些芯片公司来讲,都是一个潜在的广阔市场。

集设园也在根据国家布局和市场前景更新规划。

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布《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25条政策措施。围绕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材料等核心环节和AI新兴技术软件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根据最新规划,集设园未来不仅在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布局,同时依托集成电路现有基础在未来车、工业互联网、6G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打造“+X”的产业链。

刘樱表示,上世纪90年代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之初就坚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而只要有“新一代”,技术领域就会不断更新迭代。“万变不离其宗,集成电路依然能够解决现在的信息传输等问题,只是它现在应用在不同的方向。”

她介绍,未来集设园主攻的方向也将更聚焦“卡脖子”领域,例如EDA工具、RISC-V等,以及GPU等高端芯片。此外,就是围绕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应用场景的布局,“包括汽车电子、民用航天、小卫星等终端领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