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插画师PK笔下的上海众生:作品贴着时代,留下一点痕迹

第一财经 2022-10-19 17:52:51

作者:李刚 ▪ 黄泽胤    责编:李刚

被问到上海人的典型气质时,PK曾说了三点:包容、文明、距离感。他描绘的人物、场景以及精心设置的细节中,不露声色地呈现出这些气质特征。
形色上海

上海很大,网红景观越来越多,插画师PK笔下的人物却都置身于日常的、不起眼的场景,那些大体量的地标建筑和打卡点并未入画。“我更喜欢以小见大,从一个人、一户家庭的身上找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他说。

PK通过插画纪录上海城市生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共鸣。他的作品以人为核心,用简单而柔和的线条、色彩描绘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包括厨房里制作蛋饺的家人,弄堂里行走、攀谈的老人,地铁上闲谈或沉默的中年人与年轻人。画面中日常状态下的上海人,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看起来亲切而又珍贵。

“形色上海”PK个人插画展   摄影记者/黄泽胤

正在长寿路166号昔步SPACE举办的“形色上海”PK个人插画展,从插画师自2015年起创作的五六百幅作品中选出了24幅展示,属于长期项目“Every Person In Shanghai”系列的一部分。

PK本名彭凯,在上海出生长大,自小喜爱绘画,看了贺友直、张乐平等画家的作品,就拿起笔来描摹人物。他高中阶段就读于华山美术职业学校,大学学习平面设计,毕业后成为互联网行业的资深设计师。从设计师的身份转向插画师,还是因为喜欢画画。

PK小时候生活在上海老城区,作品中不乏对当年生活的怀念  摄影记者/黄泽胤

PK的绘画工具主要是iPad,创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比如说在咖啡馆里工作或者上网,看到有一些场景非常喜欢,就直接用iPad速写画下来,比较即兴;还有一种是我会拍照,它(场景)就是一个瞬间,没法那么快画下来,就先去捕捉一瞬间的状态,然后回到家进行二次创作。”

作品并非绝对写实,但纪录的倾向与风格很明显。一幅老太推着自行车经过顺昌路的作品,画面中的标语涂成醒目的红色,情与景都呼应城市生活中的常见景象。另一幅画了在复兴公园长椅上休憩的人,画面元素在实景之外添加了这座法式公园的经典元素。

PK作品    受访者供图

“我的画其实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有一些时效性,虽然不会像新闻那么直接和快速,但是有它的时效性。”特定的人物、场景和时间背景,赋予作品地道的上海味道。PK喜欢在作品中呈现这种状态,“喜欢结合大趋势,但是不要过于紧密,因为我的作品并不是新闻类插画,但是我还是会希望贴着这个时代来走”。在展览现场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他如此解读自己的创作取向。

介绍展览作品时,PK不时提醒观者要看人物的表情等细节。“我觉得我的作品里面有观点,如果仔细去看这些画,你会发现我为什么要这么画,在我的画里他为什么会这样笑,或者这个人为什么是眯着眼睛,我会藏很多小细节在里面。”作品基本完成后,PK会添加一些小彩蛋,让画面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在上海生活了40多年,PK说,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和表达方式是逐渐清晰起来的。小时候,他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会对上海有特别强烈的地域概念,等年龄慢慢上去,才会看到城市的独特性,“你意识到你看到它了”。

PK作品    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个很主观的我个人看到的上海,可能有些人是不认同的,没关系,我认为的形形色色的上海是我眼睛里面的形色上海。”PK说,自己也不想去体现一个多么宏大的城市精神面貌的概念,没有想过。

“Every Person In Shanghai”系列,灵感来自纽约艺术家杰森·珀兰(Jason·Polan)的Every Person In New York。重拾画笔,为创作寻找方向的PK逛书店时偶然看到了杰森·珀兰的一部插画作品集,这位艺术家画下在纽约街头遇到的各色人物,卖热狗的,玩滑板的,买票的,吃东西的。因病早逝前,杰森·珀兰一共画了5万多位纽约人。

“Every Person In New York是要画下在纽约的每一个人,从他的角度描绘这个城市里很多有意思的东西,都是以人为主题。我作为一个在上海长大的上海人,是不是也可以画一些上海人的风景,画一些与时代变迁有关的题材?”从身边的人开始,形形色色的上海人逐渐走进PK的创作视野。他不喜欢边走路边看手机,喜欢观察人,“在地铁上也不太看手机,就看人,会去观察、思考人和城市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PK小时候住在上海老城区,当年的生活也成为创作的一抹底色。“没住过石库门老虎窗房子的人,就不知道真正的72家房客是什么样子的。”当年的生活场景印象如此深刻,他回忆起来仍是活灵活现细节丰富,“石库门(房子)走进去,黑洞洞的楼梯,没有灯,但你都可以闭着眼爬上很陡的楼梯。有些人真的是健步如飞,可以端着一碗汤上上下下。煤球炉在一楼天井里面,尽管上了年纪,还可以端着烧好的饭滚烫的汤,不用扶手,啪啪啪爬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吃东西。”

插画的呈现方式并不复杂,但却是一种包容度很高的艺术形式,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味与思考,与接纳新生活方式的现实共融,并不违和。谈起老城区的变迁,PK留恋传统上海的同时,对老房子恶劣的居住条件也并不讳言。

今年,PK作品中的上海味道以及对城市生活的思考,得到了更多人认可。被问到上海人的典型气质时,他曾说了三点:包容、文明、距离感。他选择描绘的人物、场景以及精心设置的细节中,不露声色地呈现出这些气质特征。不同人物对城市独特气质的诠释,让这些作品有了足够的趣味和生命力。

PK告诉第一财经,“Every Person In Shanghai”这个系列没有任何商业元素,不是受委托的商业作品,都是纯粹的艺术创作。“当然,会有一些品牌看到我的作品,喜欢我的绘画风格,喜欢这种人物的状态,或者是希望融入一些本地特色,就来找我合作。”今年进入上海的蓝瓶咖啡,就找到PK创作了一系列人物插画。

这次展览之后,PK希望做一些新尝试。“比如说做一幅长卷,就像传统中国绘画的长卷轴画,类似于《清明上河图》,把同时发生在一个平面的城市的场景(画下来)。”他准备拿出更多时间去做调查、收集素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目标,同时会继续画速写,探索新的风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