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一城多保”到“一城一保”,北京普惠健康保今起加量升级

第一财经 2022-11-01 18:50:18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突破性地将非北京医保的新市民人群纳入保障范围。

一年保费195元,最高300万元保障额度。11月1日,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开放参保。

几天前,北京另一款惠民保产品“北京京惠保”在运营两年后宣布停售,这意味着北京惠民保产品仅剩“北京普惠健康保”一款产品。

第一财经了解到,2023年“北京普惠健康保”在保费不变的基础上,对产品方案进行了重磅升级。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在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线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度的“北京普惠健康保”突破性地将非北京医保的新市民人群纳入保障范围,支持持有北京市居住证并参加异地医保的人群投保,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以切实降低新市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场分析认为,从扩大保障人群、扩宽报销范围入手,切实降低市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惠民保产品的迭代升级体现了商业健康保险对民生保障的补位作用。而在井喷发展后,惠民保能否可持续发展、“一城多保”会否变为“一城一保”,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开放参保

“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坚持普惠利民原则,从覆盖人群、保障责任、理赔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力求让更多北京市民享受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北京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继业在上述发布会上说。

与2022年度原保障方案相比,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不仅为参保人提供最高300万元保障额度,还为参保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数量上,由25项增至42项,在服务上,覆盖就医陪护、上门护理、居家康复及上门检测四大类服务,满足老人、妇女及儿童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门诊或住院后均可申请,更多触达健康人群,提升体验感。

具体而言,2023年“北京普惠健康保”具有四大惠民升级亮点:一是,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大,将更多未参加本市基本医保的本市户籍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二是,待遇水平再升级,特药降至0免赔,适度调增国内特药数量。未来,还将根据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市民用药需求,动态调整特药清单;三是,健康管理更贴心,增加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覆盖老人、儿童、妇女等人群,增强健康人群的体验感;四是,理赔服务更便捷,启动快赔,推动直赔,简化理赔手续,提高理赔效率。

马继业表示,这些切实可落地的保障升级,充分展现了“北京普惠健康保”的产品普惠性,理赔便捷性和管理规范性,是惠民利民的好产品。

“为扩大普惠力度,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不仅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管理特定人群可以参保,拥有北京户籍且已参加异地基本医保的北京市新市民或者持有北京市居住证且已参加异地基本医保的北京市新市民也可以参保。”“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代表称。

“一城多保”变“一城一保”?

此前,北京共有两款惠民保产品,一款为“北京普惠健康保”,一款则是“北京京惠保”,两款保险热度均不低。值得注意的是,几天前,“北京京惠保”宣布停售,一时间引发市场热议。

10月28日,“北京京惠保”发布告参保人书称,“北京京惠保”保障将于11月30日到期并停售,并统一调整为“北京普惠健康保”,历史保单的后续服务仍将由“北京京惠保”公众号提供,广大客户可通过“北京京惠保”公众号了解具体信息。同时,作为“北京京惠保”的承保险企之一,北京人寿将加入到“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行列。

惠民保是我国各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推出的定制化补充医疗保险,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基础上对部分自付和自费再次报销的保险。自2020年以来,惠民保在全国各地井喷发展。

自2015年平安养老保险在深圳建立首款惠民保“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南京、广州、珠海、佛山等城市先后开通惠民保产品,数量逐渐增加;2020年,发展至23省83地区180城市112款产品,参加人数超过4000万人,保费收入超过50亿元;2021年,发展成28省122地区244城市177款产品,参加人数超过1.4亿人,保费收入超过140亿元;2022年,截至9月30日最新数据,全国共有28省、125地区、267城市、182款产品,参加人数8000万人,保费收入80亿元。

在惠民保产品火爆后,一个城市多个产品的模式也较为常见。除了北京外,不少城市也出现同城多个“惠民保”产品竞争的情况。比如,杭州市已推出三款惠民保险产品,分别是西湖益联保、杭州市民保、杭州民惠保。

同城多个“惠民保”产品,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困扰。记者询问一位北京市民在购买惠民保时最关心什么,该市民称,“市面上的保险产品太琳琅满目了,之前有尝试买过,但因为过于复杂,不知道产品之间有什么区别,最终放弃了配置。”

有市场分析认为,有政府背书的惠民保产品,能提升居民的信任度,“一城一保”也能够让“惠民保”产品商业可持续,“一城一保”或成惠民保发展的新趋势。

“北京京惠保”在公告中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惠民保险的发展,做好城市定制保险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北京人寿加入由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监督指导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共保体。

“一个是价格,因为是惠民保,所以肯定价格不能太高,另一个是保险覆盖范围,也要看看和自己以及家里人的相关性有多大。另外,最重要的是要看是不是有政府背书,经过政府筛选后,会更放心一些。”上述北京市民称。

另有险企人士认为,惠民保未来的发展模式会否发生变化,一要看监管的主导方向;二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和驱动;总体上看,惠民保险确实惠民,体现了保险互助的本质,政府主导驱动力会更强,但对于客户而言少了一些竞争活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