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十届上海市“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在徐汇顺利启动

第一财经 2022-11-20 17:11:10

作者:王泠一    责编:王茜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下午,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第十届上海市“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在徐汇区漕河泾(国家级)开发区举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职教社主任周汉民教授,中共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上海市职教社副主任、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岚,徐汇区委副书记沈权,徐汇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秦丽萍,徐汇区政府副区长王志华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周汉民教授发表主旨讲话,沈权代表徐汇区委、区政府致辞,张岚主持启动仪式。年度性的“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目前已经成为上海以技能促就业的金牌活动。

中共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左一)考察职业教育最新成果展示

启动仪式上周汉民首先代表上海中华职教社,对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徐汇区委区政府和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他明确指出,“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已成功举办十年,值得纪念,值得庆祝,也值得铭记。举办“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就是用实际行动传承黄炎培先贤——“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教思想,砥砺践行“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宗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彰显职业教育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时代价值,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同时,周汉民衷心期望上海职教界全体同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贺信精神,切实发挥在提升职业技能、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方面的积极作用,让“中华杯”技能竞赛成为培养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舞台和展示职业教育创新成果的窗口,在新时代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

第十届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在漕河泾开发区顺利举行

沈权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徐汇区认真落实上海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打造“五型经济”标杆区,推动四大战略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级,并且抢先布局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新赛道,推动新兴产业积厚成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沈权指出:本次活动在徐汇举办,必将推动徐汇职业教育进入全面加快发展和持续扩大影响的新阶段,助力徐汇更好地实现“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工作目标,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据了解:徐汇区职业教育在长三角区域享有盛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如徐汇区所属的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自2018年其就将承接的市级教师培训开放体验活动安排到位于浦东的华为科研中心,校企合作缘分就此萌芽。2019年,学校在徐汇区政府及徐汇区教育局支持下筹建新校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第一时间伸出橄榄枝,即时组建团队加入学校一体化智慧校园筹建工作,并开启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探索。2021年9月24日,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校长唐纪瑛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政企教育拓展部总监董峰,共同签署了全面深度合作框架协议。这就预示着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即将在智能人才培养上实现大踏步前进。而随着校企双方文化交融、人才交流、技术共享、资源共建的深度协作,学校将创新开拓、扎实推进,努力打造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全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中共徐汇区委副书记沈权代表徐汇区委、区政府发表致辞

徐汇区教育局方面对此则表示:根据徐汇区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要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艺术传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的储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希望校企双方做好系统规划、聚焦主要问题、解决关键环节,达到预期人才培养和发展目标;并为ICT、智慧校园等维度的校企深度融合提供徐汇样本,也为上海发展注入新能量。

而本届“中华杯”竞赛共设立了21个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涉及旅游服务、信息技术、汽车新能源、现代加工、汽车维修、老年护理等领域。本市社会从业人员、职业院校师生、社会培训机构学员以及长三角其他地区的部分职业院校学生700余人参加竞赛。启动仪式开始前,与会领导参观了上海职业技能成果展和历届“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图片展。而启动仪式上,参会者们一同观看了竞赛专题片,欣赏了精彩的古籍装帧、沙画和墨舞表演。徐汇区委办公室、徐汇区委统战部和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上海市中华职教社机关干部和各区职教社代表,部分校企联盟的企业家,以及“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选手代表90余人出席启动仪式。据统计有637295人次通过线上直播观看这场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

徐汇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燕(右一)在企业调研中留影。

在启动仪式上,张岚宣布了第十届上海市“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古籍装帧”项目获奖名单。此次由徐汇中华职教社、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等承办的“古籍装帧”竞赛项目,历时两个多月,共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31名选手参赛。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据了解,“古籍装帧”是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的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读者、上海民办南模中学校长高屹(左)和上海社科院王泠一博士,交流一财高端制造业主题报道的品读心得。

毫无疑问: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籍的形态也有着奇妙的演进。书籍装帧形式的演进,不仅展现出中华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也为今天的艺术传承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启迪与财富。目前已知古籍的破损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类型:虫蛀、烬毁、霉蚀、鼠啮、絮化、缺损、粘连、线断等,有的古籍是经受了大的人为伤害,而更多的古籍则是存放过程中的自然酸化、老化和使用中的磨损等。而古籍修复讲究修旧如旧,保证图书的资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所以,火候、分寸和手感非常重要,文字没办法表达,机器更是不能完全替代,只能依靠高技能人才的接力。

第十届上海市“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的启动,在会场之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民办南模中学校长高屹曾经考察过芬兰等职业教育强国,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数字中国,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是上海和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要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离不开终身学习。为此,长三角应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同时,更有必要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大力开展校企“一体化”教师认定;而政府宜研究提高技工院校教师工资、待遇的支持政策,即让真金白银惠及技能人才。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