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目前在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道路上进行了哪些尝试,与恒生中国共同开展了什么项目?
A1:近年来,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面临总体经济体量小,为村集体创收能力弱,以及区域之间差距大的问题。
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恒生中国与乡促中心针对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问题,合作发起“兴·未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公益项目,并在四川省金堂县土桥镇试点,目的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助力全国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共同富裕。
本次项目将从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出发来创新探索,建立一套长效的机制,包括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并采取“村社为基础、镇域联合”的方式实施。相对来说,镇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覆盖面更广,产供销规模更大,面对市场时议价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
目前土桥镇的“镇级”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搭建好了包括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团队在内的本地管理团队。乡促中心也将与恒生中国一起,通过三年的努力,为当地培养一支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摸索出一套培养“三农”复合型人才的机制,为镇域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Q2:在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方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中和乡村发展促进中心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A2:我们的使命是做乡村振兴,既有项目实践,也有理论研究。我们希望整合各方资源,汇聚专家力量,组建相关的研究团队,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形成模式。
恒生中国作为金融企业,在本次项目中除了提供公益资金支持,未来也可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提供贷款服务和商业合作,并可将成熟的管理体系传授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与恒生中国的合作,我们希望能促进企业、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需要“融智”,深入了解地方需求与特色。
8月,来自中西部19所乡村小学的74名青年教师齐聚上海。
对扎十一惹来说,《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也写了她的阿妈、姐姐,各种女性亲戚和乡邻,是为两代彝族乡村女性的生活做记录。
加强政策保障和组织推动,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
《条例》旨在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适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