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刘鹤表示,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显著增多。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中欧关系重要性尤为凸显。
刘鹤强调,贸易投资合作是中欧之间最紧密的利益纽带。中方愿与欧方积极拓展在经贸、绿色、数字、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今年7月第九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成功举行,在诸多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双方正在共同积极推动落实,力争抓住机会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中欧投资协定历时7年完成谈判,成果来之不易,相信双方有足够的智慧找到继续推进的办法。
刘鹤指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尽管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但实际上中国这十年的外资比过去十年要高,这五年比过去五年要高,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将增长5.2%,高于此前预期。
在地缘政治、经济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下行压力逐渐显现。出于对国家总体走势、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国内投资市场缺乏信心,投资热情受到较大影响。
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其关键在于中国制造要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着力要制造业回流更是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生产性服务业牢牢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