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东滩社区观鸟生活节,畅想“鸟进人不退”的生态友好社区

第一财经 2022-12-21 13:25:19

作者:李刚 ▪ 张健 ▪ 任玉明 ▪ 黄泽胤    责编:李刚

“人进鸟退是不对的,但一味强求鸟进人退也是有问题的,为什么二者不能融合起来?”
东滩观鸟节

12月17日,崇明岛迎来入冬以来气温最低的一天。一大早,在靠近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兴镇富圩村,往日的宁静被阵阵喧嚣打破,崇明东滩首届滨海社区观鸟生活节在这里启动。活动现场,13支扛着“长枪短炮”的观鸟队伍在自然教育中心旁的小广场上集结。马路对面,则是一片搭建起的帐篷区,30家机构和企业摆起了摊位。

面向公众的观鸟邀请赛,当天同步在黄(渤)海的11处保护地举行,东滩的观鸟队伍与其他保护地的队伍组成13支联队,一起观鸟竞逐。观鸟赛是中国东部沿海候鸟迁飞路线上多地自然保护区的联动,而滨海社区生活节则指向多方合作共创候鸟友好型社区的目标。周末两天,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与管理培训和各类工作坊等活动也在东滩保护区和富圩村展开。

观鸟赛事参赛队在富圩村集结准备出发    摄影/黄泽胤

比赛开始前,北戴河湿地海鸥队队长万中容告诉第一财经,他预计这一次观察到约70种鸟没什么问题,“保护区的工作成果很好,候鸟的数量和品种都非常让人振奋。”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居住在临港新城的万中容自2018年起加入观鸟者的队伍,成为一名“鸟人”,观鸟、护鸟、研究鸟类与生态的相关知识,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刚开始也不懂,后来看的越来越多,认识到观鸟里面的名堂,自己的兴趣越来越浓,就慢慢地深入研究了。”仅在上海,万中容就观察到了320多种鸟类。来到东滩参加观鸟赛,他最期待的就是能观察到卷羽鹈鹕。这一珍惜鸟类今年再度来到东滩保护区的消息,已经在鸟人群体中传开。

观鸟生活节策划机构红树林基金会的常务副秘书长蒋勇告诉第一财经,发起包括观鸟赛在内的观鸟生活节,初衷之一是希望更好地向社会传递对迁飞鸟类的保护意识,“上海崇明东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线路上最重要的节点之一,迁飞路线上的保护地相互关联,特别是黄渤海生态区对迁飞鸟类的重要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议题。”

生活节上的机构摊位    摄影/黄泽胤

今年2月,中国正式提交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遗产地申报,东滩作为国际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候鸟栖息地,和其他11处栖息地一起参与申遗。相比一期申遗只涉及江苏省盐城市,二期申遗是上海、河北、山东、辽宁、江苏等省市保护地的联合行动。“多处保护地一起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如何把保护地串联起来共同保护迁飞鸟类?就想到要举办一个这样的观鸟赛。”蒋勇说。如此看来,保护地的联动观鸟赛也是对日后合作模式的探索。

参赛队从富圩村出发,规定线路深入到东滩保护区的腹地。如此设计,也是东滩保护区、当地政府和参与机构携手,探索社区参与鸟类保护、创建人鸟友好型社区和产业的一次尝试。开幕式上,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表示,此次观鸟赛的举办,“是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建共管的一个新的发力点,也是实现良好生态环境人民共享的一个新探索,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新思路。”

摄影/张健 任玉明

每年冬季,东滩保护区都会迎来大批雁鸭类候鸟,傍晚时分,鸟群在空中飞翔的景观异常壮观。它们活动的区域,也远远超出了保护区的范畴。“迁飞通道不仅是在保护区范围内,它跟周边的社区、稻田、河港沟岔密切相关。像今天这种极寒天气,很多野鸭就在周边社区的稻田里觅食,或者在周边的夜栖地躲避严寒。蒋勇说,举办观鸟生活节,一定要把社区拉进来,让当地老百姓成为活动的一部分。

“让当地老百姓一起来了解和熟悉为什么有这些资源,如何参与保护,把活动和影响扩展到更大的社区。”蒋勇认为,只有通过这种大社区的概念,创建水鸟友好型社区,才能真正保护好迁飞通道上的这些水鸟,这也是活动的一个缘起。“(探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价值如何转化为社区发展的动力,助力乡村振兴,这也是我们活动的另外一个目的。”

活动现场    摄影/黄泽胤

在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中兴镇政府的支持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东海项目中心、红树林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一直支持富圩村的在地工作,从政府、保护区到社会组织和村民,一个多元合作平台正在形成。“将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在地注册的社团能够承担起这些工作,我们来做前期的支持。”蒋勇说。

北戴河海鸥队队长万中容和他的队员们收获满满,到下午3时左右,他们一共观察到了80多种鸟,超出了预期。他们不仅观察到卷羽鹈鹕、小天鹅、鸿雁等明星鸟种,还出乎意料地早早见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白头鹤一家三口,很悠闲地在滩涂上觅食,原来以为要走到很里面才能看到,说明这里面的生态很适合它们。”在保护区内的“天鹅湖”附近,万中容和他的队友在呼啸寒风中停留了许久,水面上集群的小天鹅等鸟类让他们有些舍不得离开。

万中容(左一)和队友在东滩保护区内观察鸟类    摄影/黄泽胤

此次观鸟赛以线上、线下联合组队的方式组成的13支联队,在黄(渤)海11处保护地同步举行观鸟赛,共记录到201种鸟类,其中崇明东滩共统计到122种。一只经科研人员环志并通过卫星进行跟踪的卷羽鹈鹕刚刚随寒潮抵达上海,就被多个参赛队伍发现,成为此次观鸟赛的亮点。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中兴镇富圩村驻村指导员马强对参赛队员的体验早有预期。过去的十年,他和保护区的同事以及合作机构一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针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令整个区域的鸟类种群显著恢复。

东滩保护区“天鹅湖”栖息着众多天鹅和雁鸭类候鸟    摄影/李刚

“在种群数量恢复、生态效果凸显的情况下,我们也希望开展一些新的工作。”马强作为驻村指导员,希望把保护区和富圩村连接起来,推进保护的同时,也为村庄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借助申报世界遗产的契机,今年6月以来,东滩保护区、中兴镇政府和各社会组织一起,经常举办工作坊或者共创营,召集村民一起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村民发现有很多陌生的面孔到村子里来,他们也希望这能为村子带来一些发展。”

马强告诉第一财经,每次举办活动,就有不同背景和想法的人来到村里,陆续也有一些新村民加入到村子。“他们很关心这个区域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怎么发展,我觉得这和以往相比变化蛮大的。可以让大家看到,其实还是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以前觉得好像很难,现在大家的信心会比较足一点。”

摄影/任玉明 张健

马强在保护区工作多年,这两年在富圩村驻村的经历,帮助他逐渐跳脱出此前的单一立场和经验,结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对富圩村的发展有了不一样的目标和推进方法。“我一直在保护区从事鸟类相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开玩笑的时候,我说过去是关心鸟的需求,驻村之后,关心的是人的需求,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马强说,鸟没办法告诉人们它需要什么,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它们的需求,“老百姓也有很多五花八门的诉求,也需要通过特殊的、科学的方法来摸清楚他们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我觉得这一点是相通的。”

“人进鸟退是不对的,但一味强求鸟进人退可能也有问题,为什么二者不能融合起来?”马强总结自己驻村两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更愿意从双方融合的方向去努力看待和解决问题,“东滩保护区接下来要跟中兴镇政府签订一个合作备忘录,主题就是生态赋能、乡村振兴,这其实是整个迁飞路线上、黄渤海地区各个地方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而我们的这种模式,就是保护区和政府一起引入社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来做这样一件事,我觉得这个经验应该是很值得大家去借鉴的。”

今年1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正式发布,提出要“依托国际重要湿地等世界级自然资产,加快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崇明案例”。在富圩村举办的社区观鸟生活节,立足各地保护区的联动合作与友好型社区创新发展,成为探索中的“崇明案例”推进进程中值得期待的一环。

东滩滩涂上觅食的白头鹤    摄影/任玉明、张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