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黄祖辉:建设农业强国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第一财经 2022-12-25 15:15:44 听新闻

作者:邵海鹏    责编:黄宾

黄祖辉提到,未来在中国迈入高收入水平国家行列之后,消费者对畜禽蛋奶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要高度重视人均粮食消费需求的显著提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农业强国的内涵丰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更是意义重大。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首席专家黄祖辉接受第一财经专访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又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黄祖辉还提到,未来在中国迈入高收入水平国家行列之后,消费者对畜禽蛋奶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要高度重视人均粮食消费需求的显著提升。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黄祖辉称,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处理好国家发展与安全关系的关键。

在他看来,强国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具有国际竞争力,能自主掌控农业关键技术,既能守住国家农业安全底线,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食物高水平、高质量的消费需求。

相较于“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有着更深的内涵、更高的层次。这意味着,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生产力到竞争力的全面跨越。

黄祖辉认为,中国要实现农业强国,关键要从大国小农、人多地少、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存在悬殊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强国农业普遍特征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之路。这就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种粮效益的关系、大量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政府干预与市场主导的关系。

他表示,把握第一对关系的关键是要把国家粮食的安全建立在种粮农民积极性的基础之上,提高种粮农民的比较利益,这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支持,更取决于粮农经营规模扩大基础上的收益提高。把握第二对关系的关键是要解决小农如何有效融入和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把握第三对关系的关键是要在推进农业强国的进程中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互补作用,通过建构统一大市场,政府主要在宏观领域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市场主要在微观领域发挥资源要素配置作用。

建设农业强国,既要立足国内,又离不开国际市场和资源。以大豆为例,即便国内大力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但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扭转大豆对外依存度高企的现状。

黄祖辉解释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不要开放,不要全球化,而是要立足做好国内事情,尤其要着力化解国内发展不平衡主要矛盾,通过改革深化,建立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行业(组织)有能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制度体系。同时,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主动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也是协同国家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键。

针对农业强国建设,他认为,应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予以审视。

具体来说,从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拉动内需的角度看,中国要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就业增收的潜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兼顾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系;

从农业国际竞争力增进的角度看,中国更需要重视通过农业关键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多功能的纵向一体发展,使农业劳动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

从国际市场和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要不断完善多边贸易和多元市场的开放格局,优先进口补缺、鼓励进口带动、审慎进口替代,同时体现互惠互利。

粮食安全新目标

保障粮食供给的安全可靠,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这既是对未来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的预见,也是基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背景下的自觉。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日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实现人均一亩高标准农田、人均占有粮食600公斤”的目标。该目标超过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50%。

黄祖辉认为,这是基于中国进入高收入水平国家之后,对人均粮食消费需求提出的更高目标。

从国际来看,人均占有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是着眼全球而提出的粮食基本安全线,并非针对高收入水平国家。而中国人均GDP1.2万美元(2021年)已接近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

考虑到口粮消费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增长,与畜禽蛋奶等相关的转化粮消费需求则主要取决于人口收入的增长,中国消费者未来对畜禽蛋奶的消费需求势必会不断增长。这也意味着,对转化粮消费的需求将会有显著增长。

因此,实现人均一亩高标准农田,也即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建成14亿亩的高标准农田是有必要的。“新目标的提出,是一个考虑了高收入水平下的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目标,是一个高水平的安全目标。”黄祖辉称。

2009年,中国制定《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针对这一行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抓紧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顶层设计,我国要实现人均粮食占有600公斤的目标,粮食年生产量须达到1.68万亿斤的水平。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7万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意味着,还需增加3000多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

黄祖辉称,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实施,既是确保当前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又是着眼实现人均粮食占有600公斤目标的战略步骤,将由此产生三个方面的主要影响。

一是国家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程,使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落在实处;二是与粮食产业品类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相关联的农业产业结构将会作出进一步调整,以有利于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稳步实现;三是提高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背后的科技进步和制度变革将会变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