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走出经济“最困难时刻”,迎接新年阳光

第一财经 2022-12-29 21:06:04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谢涓

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要对明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好转充满信心。

这是第一财经日报2022年出版的最后一期。正如过往这三年我们不愿向旧日子说“再见”而要说“告别”一样,在经济领域我们同样更希望向2022年遭受疫情冲击的经济环境说“告别”。

2019年的12月31日,第一财经首家报道了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疫情会延宕如此之久,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如此剧烈。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演讲时表示,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遭受到202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社会再生产难以实现良性循环;经济活动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均受损失,城乡居民收入受到明显影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各种风险也渐次露出水面。

这一年可称是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困难时刻。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优化及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转为“乙类乙管”,我们正在走出疫情,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常态,从而重拾经济发展的信心。上述中财办相关负责人说,疫情是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要对明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好转充满信心。

对我国明年经济走势的预测,看好是普遍声音。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经济蓝皮书》称,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进一步复苏态势。众多经济学家也认为,2023年我国经济将出现整体好转,GDP增速预计将在5%以上。

这反映出人们对明年经济走势的信心,重振信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重振信心不是盲目乐观,不是空中楼阁,而要有坚实的基础。当前,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这些问题都亟须得到解决。

首先是要保持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可预期。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人流、物流将更加顺畅,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望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得到有效释放。过去一些地方存在的鸡犬之声相闻、人员无法往来的现象不能再次出现。

其次是要进一步明确经济工作的重点领域,包括恢复和扩大消费,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重启传统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政策稳定性。拿房地产业来说,上述中财办相关负责人在演讲中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是近年来受到调控最多、市场信心最差的行业。

虽然近来重提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要房地产业走出当下的困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房地产业是这样,对恢复和扩大消费、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同样如此。

其三是要为增加居民收入创造条件。本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在首位任务,但当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是根本。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这些措施是为消费打开方便之门,但增加收入的门又如何打开?

总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有很好的支撑基础和条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有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到明年“五一”节,我国的旅游产业就可以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水平。这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但是,做好这三年来在经济发展领域诸多经验教训的总结,才能更好迎接2023年的阳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