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期待的不仅是更多增量政策,而且也包括一个“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开放式反馈机制。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一些地方会把增加财政收入奉为圭皋,而将相关政策置之脑后,甚至愿冒被党纪政纪甚至刑事处罚的风险。
资本市场当前的机遇来之不易,而面对躁动的市场,投资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独立判断、理性思考,好好珍惜、好好把握。
政策和制度矩阵的变迁,本质上是政府与市场之间一场复杂的混合博弈式谈判。
制度形成容易,制度细化难,制度具体执行更难。
民营企业的闯劲、干劲到了要重点呵护和着力加强的尖峰时刻。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行政复议要促行政部门知错、认错、改错,避免再错;要通过行政复议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权力非法、滥用的侵害。
金融监管部门协同推出的重磅金融政策,如同一石击浪,为市场打开希望之门。
唯有切实推进财政、国有资本、社保福利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立足于保护和放活每个个体的权利保障,丰富个体权力的内涵和福利厚度,经济才能充盈海量有效需求,走出低就业增长。
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融资渠道拓展、产业集群融合等,都是需要重点着力的方面。
无论是治理经济性垄断还是治理行政性垄断,都离不开法规体系持续完善和惩戒力度不断加强。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更大可能是库存周期、资本支出周期及房地产周期的“三期叠加”。稳增长的重任,在提振人们信心的同时,还需有效增强市场信任,撬动起市场信用创造。
“香港美诚月饼”事件牵涉到的是当下的一个普遍性命题,那就是如何避免和防范涉嫌违法违规的市场竞次式内卷行为,如何更好地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当下守护好市场信用。
并购重组能否给市场带来改变的利好预期,核心就是其能否驱动市场的风险交易。
把公用企业反垄断工作做好,还需要企业充分自律、地方政府明确定位、法规建设完善、执法严格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健全科学合理的统计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监督,两者同步推进,才能给社会公众一个科学、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
信心来自信任,信任缘于责权利对等的契约精神,外企敢投并不仅仅因为有国民待遇和优惠政策,更是缘于投资风险的可量化,这就需要营造一个徙木立信的环境,夯实市场的信任之基。
美联储降息并不必然会为国内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金。
如何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在整个收益链条中是否可以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土地价格方面需要慎重处理。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经济的兴衰成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财经评论部社论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