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蔚来进入调整期,李斌欲优化低效项目和团队

第一财经 2023-01-06 16:09:01

作者:魏文    责编:李溯婉

李斌表示,2023年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有小幅增加,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于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

尽管2022年保持增长并且皆实现逾10万辆销量,但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三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开始了内部调整。

日前,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发送内部全员信,在总结2022年成绩的同时,直言蔚来存在不足,其中包括:蔚来2022年交付增长落后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整体增幅;对供应链波动的反应不及其它厂商;新车上市前后软硬件质量问题已经影响产品口碑和声誉;测试车事故和数据被窃取事件暴露出公司内部管理需要加强;用户满意度反馈机制解决问题的速度远未达到用户预期;团队扩张过快,内部沟通效率亟待提高;数字化管理系统不能很好地支持业务的新需求,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2022年,蔚来进入造车新势力车企交付前三,累计交付产品12.2万辆,同比增长34%。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达到655万辆,同比增长98%。

由于供应链短缺、零部件质量问题,去年蔚来曾多次停产、减产,并最终导致交付延期。一位蔚来销售向记者表示,在电话回访中,有不少用户反馈新车软、硬件出现较多质量问题。
此外,去年蔚来部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导入亦出现延期的问题。

2022年,蔚来业务和人员大幅扩张,宣布研发包括NT3.0平台、芯片、电池等多个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相关技术,同时还在布局包括第二品牌阿尔卑斯、第三品牌萤火虫、手机等多项业务。蔚来财报显示,其单季研发费用已达到30亿元级,同时李斌曾表示,2023年将保持30亿元研发投入规模。

2022年上半年,在理想、小鹏接连被曝违约校招生、裁员的情况下,蔚来继续保持人员规模的快速扩大,其中研发人员数量实现同比翻倍。有报道称,2022年蔚来员工已超过3万人,而2021年末,蔚来员工总数为15000余人。

在人力、资金大幅投入下,半固态电池、NAD等产品、技术却未如期推出。蔚来曾宣布将于2022年末推出半固态电池,但近期李斌则称半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末期;而在众多车企重点布局的智能驾驶领域,蔚来原计划于2022年第四季度为部分用户开放NAD(蔚来自动驾驶)订阅,但截至目前,蔚来仅向1万名用户开放了NOP+领航辅助测试版。

有蔚来用户表示,从实际体验来看,NOP+离智能驾驶还很远,现阶段只能当高端ACC(自适应巡航)使用。亦有蔚来用户向记者表示,在获取NOP+测试资格后,蔚来暂未向其推送相关OTA升级,目前仍不能体验这一功能。

一位接近蔚来自动驾驶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蔚来自动驾驶系统几个版本测试下来的结果并不是特别好,很多工况都加了限制条件,避免出现事故。”

在全员信中,李斌对多个部门提出“增效”的要求:产品体验团队要更敏锐地洞察用户需求,快速闭环响应用户的反馈;供应链、制造、物流团队要根据市场波动更快响应;质量团队要加快质量的闭环速度;售后和服务团队要更快响应用户需求;产品体验团队要更敏锐地洞察用户需求,快速闭环响应用户的反馈。

李斌表示,2023年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有小幅增加,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于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

蔚来员工董麦克(化名)向记者表示,他所在的部门极度“内卷”,工作强度比他之前供职的初创公司还要强。虽然2022年蔚来人员大幅扩张,但有的部门成立了几个月,并没有什么事儿做。

“全员信提到的优化和调整,应该不会是大面积裁员,可能会砍掉没有什么产出的部门,或者减少招聘。”董麦克说到。

小鹏、理想、蔚来接连对于内部进行调整,以及近期多家新能源车企对于产品价格的更改,折射出2023年新能源车市或将遭遇一定挑战。

今年,在国补退出,动力电池价格依然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以成本定价的特斯拉却宣布下调产品价格,Model 3、Model Y均给出了在华上市后的最低价;此外,毛利率表现在“蔚小理”中最低的小鹏汽车,在国补退出后依旧维持此前的补贴后售价。

李斌曾公开表示,一方面因为部分用户购车需求提前释放,另一方面消费信心也需要时间恢复,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挑战将会非常大。李斌这次在全员信中写到:“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到资格赛的后期阶段,我们需要更出色的表现才能赢得参与决赛的资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