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季,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
国家能源集团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清表示,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15个月,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炭月均产量保持在5000万吨峰值水平。供热总量全国第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国家能源集团2022年实现煤炭产量6亿吨、同比增长5.4%,煤炭销量7.9亿吨、同比增长2.6%,发电量1.1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供热量4.98亿吉焦。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新能源方面,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开工2557万千瓦,投产118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将继续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推进“宁电入湘”配套新能源基地一期光伏及江苏射阳、浙江象山、山东渤中及半岛南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年内投产。同时,加大重点水电项目建设力度,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年内下闸蓄水,金沙江旭龙水电站汛后大江截流;加快安徽霍山、湖北松滋及青海同德等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力度。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云南公司高美风电场
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同时国内煤炭消耗呈快速增长态势,迎峰度冬煤炭保供稳价面临一定风险挑战。
近期国资委多次部署进一步高质量做好保供工作,对煤炭、发电、电网、石油石化和管网等中央企业,分类精准施策,激发企业积极性,全力提质增效保供应。
国资委明确,煤炭企业要加快办理产能核增手续,做好生产组织的有序衔接,尽快释放先进产能;要带头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确保合同签约、履约、价格执行3个“100%”。发电企业要把能源保供特别债资金用到“刀刃”上,抓住“两节”窗口期,多存煤、存好煤,确保顶峰发电有煤用、不停机;要在集团范围内高效统筹资源,支持所属西南、东北等地电厂应发尽发、能发满发,助力补齐当地供电供暖缺口。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总监周丽莎表示,国资委结合不同类型能源企业的特点,分类精准施策,激发企业积极性,对煤炭、发电、电网、石油石化和管网等能源企业,全力提质增效保供应,推动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整合,通过联营发展模式,在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化解煤电之争、降低煤电双方生产成本、加大新能源使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煤炭产量长期占全国总产量的1/4以上。近20年来,内蒙古的煤炭工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与山西“轮流”担当煤炭产量第一省的格局。
4月27日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今年一季度,我国煤炭供给整体宽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累计约12亿吨,同比增长8.1%。
一季度,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
GDP同比增长5.6%,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