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开年首期MLF加量续做,助力银行信贷“开门红”

第一财经 2023-01-16 13:56:41

作者:段思宇    责编:林洁琛

当前政策利率下调的必要性不高。预计一季度前后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

伴随春节临近,流动性环境有所收紧,近日,央行适度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1月16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779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为2.75%,与此前持平。同日,央行还进行了740亿元14天期和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15%和2.00%。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16日共实现净投放9330亿元。本周二将有7000亿元MLF到期。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MLF加量平价续做,一方面有助于支持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适时靠前发力”,在一季度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背景下,加大贷款投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稳跨节资金面。

在此次操作后,业内对后续央行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也颇为关注,多数观点认为虽有空间但仍需等待时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通过降准深度释放流动性的下一次窗口期可能在4月,降息一季度或落地,具体时机仍需视信贷“开门红”投放情况和消费修复情况而定。

连续两个月超额续做

和2022年12月相同,本月MLF继续实施超额续做,这也符合近年来春节前央行MLF操作的一般规律。受节前大规模提取现金等因素扰动,春节前市场资金面往往容易出现阶段性紧张,对此,央行会动用不同工具平滑市场波动,本月MLF加量操作即是其中一部分。

近日,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资金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等均再度上行,波动加大。从短端资金利率看,截至1月13日,DR001和DR007分别为1.25%、1.84%,较1月上旬最低点分别上行约72BP、49BP。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方面,1月16日最新数据显示,短端品种多数上行。隔夜品种上行32.6BP报1.568%,7天期上行11.4BP报2.054%,14天期上行44.4BP报2.589%,1个月期上行2.4BP报2.244%。

同业存单利率方面,在经历去年12月末以来的阶段性下行之后,目前同业存单利率全线上行,1年期同业存单一级市场发行利率已上行至2.6%附近,银行负债成本提升;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持续上行至2.90%。

而对于本月MLF超额续做,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不仅会继续遏制短端市场利率上行势头,而且将引导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等中端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将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银行以较低成本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称,从金融数据看,国内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偏弱,主要受疫情干扰与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但随着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疫情对经济活动限制减弱;国内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居民端融资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尤其是居民消费信贷需求会早于房贷回暖。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大MLF操作规模的同时,央行开展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与7天期逆回购等其他工具一同平抑资金面波动,支持银行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并强化“精准滴灌”。根据公告,1月16日,央行进行了7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和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15%和2.00%。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加上MLF的投放金额,16日共实现净投放9330亿元。

实际上,今年央行对14天逆回购的布局相较往年稍早。在1月11日,央行便开展了22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是应对春节前资金需求的灵活与精准调控,传递出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信号。

“一系列的工具组合,尽显对资金面的呵护之意,可有效平稳市场预期,更好发挥货币和债券市场在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中的作用。整体看,节前流动性尽管承压,但压力可控,无需担忧变盘风险。”温彬称。

近期监管层也多次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适时靠前发力。”1月MLF加量操作叠加2022年12月全面降准落地,将直接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助力银行信贷在1月实现“开门红”。

王青预计,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超过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会有较大幅度多增。“这会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降准降息仍有待观察

尽管MLF操作规模加量,但操作利率始终保持不变,使得市场关于降息的预期落空。在业内人士看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政策利率下调的必要性不高。

一方面,去年12月刚刚实施全面降准,且疫情防控优化、稳地产等一揽子政策持续加码,政策频率不需要太频繁;再加上临近春节,此时降息的政策效果不强,降息时点未到。

另一方面,温彬称,2023年1月以来,信贷投放节奏较快,且存在应投尽投大幅降价、FTP补贴分行以及贷款重定价效应(去年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5BP、35BP),预计1月信贷有望呈现“量增、价降”特点,已实际起到降息的效果,需继续观察经济修复和实体融资需求效果。

而且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在该机制下,房价连续下行的城市按揭贷款利率下限可以阶段性突破或取消。目前已有城市按照LPR-50BP进行定价,使得按揭定价与LPR不再锚定,房贷利率下行空间较大。

王青认为,在MLF利率不动的背景下,当前的重点是充分挖掘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潜力,降低银行存款成本;同时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引导DR007、商业银行(AAA级)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收益率等基准市场利率较为稳定地运行在相应政策利率下方,控制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批发融资成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周茂华对记者表示,预计一季度前后仍有降准、降息的空间。“主要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外需前景趋弱,国内稳增长政策需要适度加力,通过降息、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强金融机构扩张信贷能力,提振市场信心。”

温彬认为,考虑到降息主要是为了配合宏观调控政策的整体发力,因此两会前后降息落地概率和必要性更高。此时,在疫情第一波冲击结束后,为确保“开门红”平稳,需加大需求端刺激政策的接续和对冲。届时,OMO(公开市场操作)、MLF政策利率可能下调5~10BP,并带动LPR下调;为缓解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预计5年期以上LPR降幅更大。但相较于2022年,整体政策利率调整空间相对有限。

另在降准方面,温彬表示,结合各因素综合考量,预计2023年有两次降准操作,二季度和四季度概率较高,窗口期分别在4月和10月。

具体来看,一季度稳增长政策集中发力显效和信贷“开门红”之后,若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和斜率弱于预期,不排除二季度初会适时通过降准等操作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同时,2023年银行司库负债在10~11月迎来到期峰值,需要降准等操作来减缓负债端压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