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答记者问。有记者提问,近来包括日本在内一些国家对中国疫情形势和政策调整感到担忧,质疑中国相关做法缺乏透明度,并采取涉华入境限制措施,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驻日本使馆发言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3年来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近35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92.9%,重症率、死亡率均为全球最低。经济保持约4.5%的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稳定全球产供链和抗疫物资供给、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中国政府主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将重心逐步从防控感染转向防重症、保健康,这是合情合理和实事求是的。中方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原则,同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变异监测和感染人群等信息,持续同世卫组织开展技术交流60余次,向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基因序列,为各国疫苗和药物研发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疫情发展形势总体在预期和可控范围内,很多省市已渡过疫情高峰,生产生活正加快恢复正常。中方对此有着科学评估,作了必要准备,有信心平稳有序度过这一调整期。近来中方向多个国家详细介绍了中国国内疫情形势及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不少国家出台欢迎中国游客举措,多名权威医学专家表示没有必要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但日本等少数国家仍坚持加码涉华入境限制措施,背离了科学适度原则,引发中国国内强烈不满,中方有权利采取相应对等措施。我们敦促日方回归科学客观立场,停止将防疫问题政治化,为中日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创造积极条件。
经济学家们预计未来我国经济复苏动能强劲,2023年3月整体经济将呈扩张状态。
1月份的月度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稳步回升,物价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但经济复苏不均衡、基础不稳固。
国家“乙类乙管”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将教育作为重点行业加以支持,将学校作为重点机构加以保障,将师生作为重点人群加以保护。
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二是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三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四是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五是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六是提升维护经济安全能力。
患者救治费用补助、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疫苗和接种以及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所需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