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拜耳等大药企为何频频吐槽欧洲,要把制药业务重心转到美国?

第一财经 2023-01-18 14:49:07

作者:冯迪凡    责编:盛媛

拜耳集团药品业务负责人奥尔里希表示,欧洲正在变得“对创新不友好”。

日前,德国药企巨头拜耳警告欧盟和英国,将把制药业务的重心转移到美国,因为当地政府在管理卫生预算方面犯了“大错误”。

话音刚落,又传来制药公司礼来(Eli Lilly)和艾伯维 (AbbVie)退出与英国自愿药品定价协议的消息,以抗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特定药物返还税率的大幅上涨。

美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squibb)也在近期发出过类似警告。

拜耳集团药品业务负责人奥尔里希 (Stefan Oelrich)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欧洲正在变得“对创新不友好”,因为决策者正在加大其投资产生商业回报的难度。

为何曾经作为制药业重镇的英国和欧洲,如今成为了制药企业眼中的“创新不友好”之地?

“对创新不友好”?

奥尔里希解释道,英国扩大药品税旨在限制NHS的药品费用,而德国的类似计划正在阻碍投资。

“欧洲正在犯一些真正的大错误。”他称,“欧洲各国政府正试图为研究投资创造激励措施,但他们在商业方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悲惨。如果没有销售环节,你可以随心所欲地从成本方面获益,但这不是一个好的等式。”

“目前的定价水平是不可持续的,也没有认识到创新的价值。”他补充道。

上述药企所指的是NHS和制药业之间的一项协议,即如果NHS的药品总费用每年上涨2%以上,则要求制药公司将其产品收入的一部分返还支付给政府。

该协议最初旨在限制NHS在新药上的支出:新药制造商有权提高价格,因为他们的产品受到专利保护,但该计划随后扩大到某些非专利药物,包括生物仿制药或生物药物的复制品。

而制药公司则认为,市场竞争意味着他们已经为生物仿制药提供了大幅折扣的价格,这让他们难以消化该计划的成本。

同时,NHS还在不断提升该计划的返还税率。2022年,NHS将返还税率定为15%,从而产生了18亿英镑的行业退税。到2023年,该税率将增至26.5%,预计药企将从自己的销售收入中,掏出33亿英镑返还给NHS。

礼来表示,这对创新产生了“惩罚性”影响,导致英国落后于其他主要国家。艾伯维则警告说,该计划正在影响其在英国的运营能力。

奥尔里希表示,这意味着“我们在10%的通货膨胀环境下还降低了净定价,我们没有机会将英国等国家的定价传递给市场”。

2022年9月末,仿制药行业游说组织“欧洲药物”(Medicines for Europe)发布数据,显示当时欧洲多家制药厂电价上涨10倍,原材料价格飙升50%~160%,运输费用暴增500%。多家仿制药制造商称考虑停止生产部分药品。

此外,英国企业税率也将于4月1日开始,从目前的19%升至25%,这将进一步打击在英企业的利润。

在德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德国的卫生支出将达到创纪录的4660亿欧元,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法定医疗保险公司的开支。在此压力下,2022年10月,德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法律,旨在在医疗成本上升和预算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约束药企等方面的定价能力。

以扑热息痛为例,在德国,该药物价格10年中未大幅上涨,20粒一盒该药在3欧以内就可以买到,但这一价格让仍在欧洲的制药企业承压。而儿童使用的液体扑热息痛更是常年亏损,导致德国制药商已经基本上放弃了该类产品的生产。

德国儿科医生和青少年医生专业协会主席费石巴赫(Thomas Fischbach)表示,因为德国的固定价格监管导致生产都转移到了亚洲。

药企加大对美投资

拜耳制药部门约40%的销售额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而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区分别占23%和37%。

奥尔里希表示,该企业正在美国大力投资,最近在美国收购了生物技术公司 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和VividionTherapeutics,交易总额高达55亿美元,在美国的扩张正在取得成果。

奥尔里希并表示,拜耳“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欧洲的优先地位”,并专注于美国和中国,其制药部门已经在这些市场建立了重要的市场地位。中国越来越欢迎创新,而美国较高的药品价格使该公司能够弥补高通胀导致的成本激增,“我们确实正在将我们的商业足迹及其资源转移到远离欧洲的地方”。

这并不是制药行业第一次就此发出警示。上个月,百时美施贵宝就表示,NHS的相关费用增长计划,将可能会使得投资撤出英国。

百时美施贵宝首席执行官加佛里尔(Giovanni Caforio)还表示,NHS从制药公司购买药品的低定价是威胁英国成为生命科学行业领导者雄心的一个主要问题,“都非常渴望继续在英国投资,但现实是,从商业角度来看,环境实际上并不支持在英国的持续投资”。

上世纪90年代前,欧洲原料药生产端曾领先于全球。此后,因生产成本上涨和环保等因素,欧洲原料药生产供应商外迁至亚太地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