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我国碳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很大潜力。我们将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创新更多碳金融产品,更好服务碳市场参与主体,推动降低绿色溢价,在引领带动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易纲行长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023年2月4日)
尊敬的尹力书记、黄润秋部长、殷勇市长、周亮副主席,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通州参加今天的活动。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祝贺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正式启动!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绿色金融和我国绿色转型的思考。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并向国际社会作出“30/60”目标承诺。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会产生极大影响。转向绿色低碳的内涵非常丰富,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减少碳排放。在这个过程中,绿色交易所能发挥什么作用?我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排碳具有外部性,排碳企业和用户没有为排出的碳付出应有成本,所以对社会有负的外部性,排碳多的单位是以自己的低成本实现盈利,但对整个社会和公众造成了负的外部性。未来绿交所就是要逐步把负外部性内部化,使碳定价逐步接近其社会成本,谁排碳谁承担成本。同时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是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稳步降低绿色溢价。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相关技术发展非常快,成本降得很快,但是总的来说目前绿色能源的成本还是要比传统能源要高一点,高出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绿色金融、绿色技术等就要逐步把绿色溢价给降下来,使企业、家庭愿意选择用绿色能源,从成本方面让大家觉得物美价廉,愿意自觉地使用。所以,我们启动绿交所推动绿色转型,虽然工作很复杂,但意义重大。
2021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比如,人民银行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期限合理,利率也有优惠。但接受央行低成本资金的金融机构,要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这对于引导绿色理念,转变经济主体行为,推动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具有积极意义。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超3000亿元,支持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5100多亿元,2022年带动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我们还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制定《G20转型金融框架》,并在去年11月的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通过,成为各国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低碳转型的指引。我们还与欧盟委员会有关部门共同发布绿色目录。世界各地对绿色内涵的理解并不统一,需要协商,逐步提升绿色目录趋同性。近两年多来,我们和欧盟委员会一直在推进绿色目录趋同工作。去年,我们发布最新一版的绿色目录与欧洲的趋同率达到80%。
人民银行一直支持北京市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北京市绿色金融、绿色转型多项指标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截至2022年末,北京市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1900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我国碳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很大潜力。我们将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创新更多碳金融产品,更好服务碳市场参与主体,推动降低绿色溢价,在引领带动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谢谢大家!
《意见》首次在省级层面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首创以省级文件明确“双登记”模式确认碳资产权属,并设置行之有效的违约处置机制,标志着广东在推动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
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碳路未来-2024气候行动典型案例”涵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气候行动公益项目、减排与碳汇项目、产业生态圈建设、绿色金融、绿色能源、政府、园区气候行动、循环经济9大类共计41家机构获得案例入选证明。
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上海正全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联动发展,航运金融作为关键的纽带,其创新发展对提升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