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绿色技术等就要逐步把绿色溢价给降下来,使企业、家庭愿意选择用绿色能源,从成本方面让大家觉得物美价廉,愿意自觉地使用。”日前,央行行长易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上表示。
2月4日,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将建成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全面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30/60”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会产生极大影响。
易纲表示,转向绿色低碳的内涵非常丰富,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减少碳排放。在这个过程中,绿色交易所能发挥两点作用,其中之一便是稳步降低绿色溢价。
他说,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相关技术发展非常快,成本降得很快,但是总的来说,目前绿色能源的成本还是要比传统能源要高一点,高出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
绿色溢价,是使用零排放的燃料(或技术)比使用现在的化石能源(或技术)的成本高出的部分。对不同的行业和技术是不一样的,随着技术和政策的变化还会不断发展变化。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比尔·盖茨曾在《如何避免气候灾难-已有的解决方案和尚需的技术突破》一书中举例称,目前使用的航空燃料,过去几年美国的均价是2.22美元/加仑,(零碳)高级生物燃料的价格是5.35美元/加仑,这里的绿色溢价超过140%(具体的计算:(5.35-2.22)/2.22=1.41)。并指出,实现碳中和最关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降低绿色溢价。
绿色交易所能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则是要逐步把负外部性内部化,使碳定价逐步接近其社会成本,谁排碳谁承担成本。
易纲指出,排碳具有外部性,排碳企业和用户没有为排出的碳付出应有成本,所以对社会有负的外部性,排碳多的单位是以自己的低成本实现盈利,但对整个社会和公众造成了负的外部性。未来绿色交易所就是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是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通过绿色交易所将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排碳部门需要承担起所造成的社会负面成本,推动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绿交所也会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并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有效降低绿色能源等成本,让企业绿色生产工艺有利润,居民绿色消费物美价廉,促进绿色经济良性循环。
荣耀的ESG实践已走出"政策合规驱动"的初级阶段,进入"战略价值驱动"的高级阶段。随着AI技术在无障碍创新、绿色制造提效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持续深化,其有望在ESG领域形成更显著的差异化竞争力,为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实践路径。
“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的旗舰项目,旨在遴选在可持续发展、供应链责任担当和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链主企业,通过共享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经验,推动全价值链践行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作为光伏行业绿色转型的领军企业,固德威凭借在绿色制造、智能创新及供应链尽责管理方面的突出实践,成功入选UNGC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
本届大会由第一财经、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正在推动能源系统从传统的线性供应向灵活、低碳、高效的智能网络转型。
“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深刻揭示了实现碳中和的核心理念:以智慧创新为引擎,驱动绿色能源革命,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