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扩大投资要注意有效和长远

第一财经 2023-02-13 21:28:39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姚君青

加大投资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是有效投资,二是必须是可以孕育新动能的长远投资。

近来,多个省市区陆续发布了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粗略统计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0万亿元,年度投资额约为3.3万亿元。这展现出地方上对“拼经济”的决心和干劲。

加大投资规模固然重要,尤其是当前消费还处在复苏阶段、出口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投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但加大投资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是有效投资,二是必须是可以孕育新动能的长远投资。

现在有的媒体已经发出了疑问:一些地方是否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否存在单纯为拉动经济增长而投资的现象、是否存在投资过热进而产能过剩等。

如果这些现象存在并持续,就会产生大量无效投资,占据大量的社会资源,对社会经济的长远高质量发展缺少益处,反而会造成负担。

有效投资必须符合效益原则。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来说,政策强调适度超前,并不是过度超前。可以看到,当前一些地方正在陆续开工一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高铁、高速公路等。其实这些地方的交通设施已经相对密集,新的建设项目是在做“锦上添花”的事。这些项目投资巨大,但很难说在短期内能产生多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说,只是拉动地方经济数据增长的工具。

有效投资必须着眼长远。许多地方在投资规划中提出,要加大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当前重要工作;要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紧迫任务。没有前者,后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无论是“重要工作”还是“紧迫任务”,都离不开资金的巨大投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去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投入总量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在这个方面,地方不要把眼光盯在“钢筋水泥”上,应该把更多投资放在科技创新突破上。一旦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乘数效应的,是可以带动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这需要投资,但确实是有效投资、长远投资。

要实现投资的有效和长远,就需要减少对“脐带”的依赖,增强投资的社会性、广泛性。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财政贴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类似“脐带”,对地方投资很重要,但重要的还在于地方上“造血”。“造血”就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力量,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其中强调,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地方投资热情高涨的情况下,民营资本对项目收益前景更具有充分理性判断。如果民营资本缺少投入的“热情”,就要考虑项目真正的效益产出,仅仅依靠财政政策的撬动,作用往往是有限的。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发文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稳妥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完善全过程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在扩大投资中片面追求短期效果,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这就是着眼于有效投资和长远投资。

总之,扩大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但决不可以单纯为了拉动经济数据而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这种隐忧在一些地方投资热情“爆棚”上已经有所显现。需要问的有三点:投资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投资的钱从哪里来,投资的项目是否真的产生效益。

归根结底,扩大投资既要拉动经济增长,更需要注意有效和长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