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均三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一道门槛,靠什么突破?

第一财经 2023-02-15 21:45:13 听新闻

作者:王泠一    责编:任绍敏

农民收入每年从人均二万元到三万元,需要产业支撑、科技赋能和久久为功

癸卯兔年元宵前夕,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夫妇一行前往湖南邵阳隆回县,和当地瑶族群众一起载歌载舞、共贺新春。此行,大使还会见了《早安隆回》的创作者袁树雄。这是因为去年12月,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在卡塔尔世界杯中夺冠,梅西捧起大力神杯后碎步走上领奖台,《早安隆回》作为其卡点背景音乐,一度成了最热门的歌曲。目前,这首歌的播放量已经超过600亿次。而在今年除夕,这首歌曲的演唱出现在了春晚场合中。由此,在近日兔年经济景气话题交流中就有青年研究人员询问:此歌是否有助于乡村振兴?笔者认为:此歌的红火对隆回当地知名度提高有益,即属于软实力范畴,乡村振兴需要硬实力即产业支撑。根据笔者多年国情调研积累和近期决策咨询研究所得,发现年人均三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一道门槛。即从人均二万元到三万元,需要产业支撑、科技赋能和久久为功,试以案例说明之。

宁夏灵武:科技创新赋能的西部案例

在中国西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一种产业特别出名,那就是宁夏的盐池滩羊。滩羊羊毛是纺毛线、织毛布、制作毛毡毛毯的重要原料,曾为当年的陕甘宁边区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物资保障。当时,中共边区政府就号召群众多养盐池滩羊增加收入。时过境迁,现在当地通过对滩羊产业转型升级,滩羊肉、滩羊制品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而且也是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目前,盐池县有100家标准化生态牧场、91个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并设置羊散步跑道、原生态草料配置,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养殖方法。2021年,盐池县羊只饲养量达到了322万只,羊肉为主的产业链产值达64.5亿元,农民增收80%以上来自滩羊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宁夏牛饲养量经过脱贫攻坚期间的高速增长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在2020年全区肉牛饲养量同比增长24%的基础上,2021年全区肉牛饲养量突破200万头,同比增长8.8%,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79亿元。同时,2021年,全区滩羊饲养量达1300多万只,同比增长8.3%,羊肉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滩羊饲养量的高增速颇为亮眼,因为多年来全国羊的饲养量年增长率仅是1%多;这样的背景下,宁夏滩羊饲养量同比增长8.3%就显得很突出了。就盐池县而言,当地农民年收入在去年突破了三万元。

值得指出的是:羊毛、羊皮曾经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伴随着新技术研发,与羊相关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传统的羊产业也越来越“洋气”。目前,盐池和周边的同心县、灵武市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羊绒集散地。当地的外贸对象,已经不只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国内东部的沿海地区;就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秋冬时装龙头企业,也都选择了和当地深度合作。在国家科技力量的支持下,社会面资金也不断投入当地主题园区,如海外采购商多次考察过的灵武市纺织园区羊绒主题实验室就是科技赋能发展的典范。这个主题实验室所有的设备都是研究羊毛、羊绒化学和物理特性的,即让原先传统毛衣充满了时代科技感。

一位专业考察者就曾告诉笔者:在灵武市,从原料收储、分梳、染色、纺纱均形成了完整的羊绒毛产业链,而且在每道工序里也都有着自己的亮点。如羊毛纤维在需要进行精加工时,往往会发现其边上有个别翘角、贴身穿的话会有刺痒感。而当地现在有一个技术,就是把羊毛纤维容易翘出来的角剥掉(即肉眼很难发现的一点多余物)。那么,这一点是什么概念呢?精密仪器测算下来不过是0.2个微米,即大约等于头发(直径)的三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的西部省份,这个先进制造业科技水平已经超过日本的同类企业。

也有日本同行前往考察,发现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如灵武市纺织园区里的专门调色配方用设备,彻底代替了之前的手工操作调制步骤。通过这种先进设备,当地已经拥有了八大色系累计4万多个颜色数据库,这4万个颜色数据库如果全部投放到国际市场上(穿在消费者身上),可以满足全球各个地区的审美需求。以前,手工灵巧的女工被赞誉为绣娘。而目前在灵武市纺织园区,研发技术员们储存的一个数据库就有6000多个版本,即相当于织毛衣有6000多个不同的织法。所以,羊绒产业作为灵武市重要民生产业,高峰期产值达到了160多亿元,可以给当地带来2万多个就业岗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这里还是 “国家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即在染色工艺上采取领先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并且在环保、减排和节水方面,都体现了行业标杆的角色。“十四五”期间,这里还将实现太阳能的普及。

湖北英山:新型产业赋能的中部楷模

如果说西部的盐池、灵武,是科技创新赋能农民增收的最新探索成就;那么,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黄冈英山县,则是新型产业赋能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典型。英山有8个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一起长期耕耘,史记早就记载这里曾经属于楚国,还是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昇的故里,可见这里的历史资源确实非常久远和丰富。同时,英山县属于大别山区,享受国家给予的老区资助政策。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等指标,在湖北省县级竞争力排名中一度处于倒数,不过物产却很富饶。笔者曾经专题考察过该区域,和湖北当地智库学者交流时有过明确的共识,即须有符合中部地区优势聚变的新型产业来赋能。

需要说明的是:大别山景区的主峰天堂寨,就挺拔在英山县境内。这里树林茂密、沟谷幽深,森林植被覆盖率比例为湖北之最,这里也有着较多的红色旅游景点,是华中地区比较理想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的温泉、茶叶、丝绸等名产有口皆碑。在湖北省和邻近的安徽省,就有旅游业者选择投资于此,更多是喜欢这里的风土民情,会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感受,可以真正放松心情。不少旅行者和摄影师在他们的记述中,对居住这里的人表达羡慕之情,认为他们可以一心享受生活,可谓当代世外桃源。但致富仍然需要探索。

如湖北的经济学家在实地调研后认为:英山县是一个极富地域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的地方,如果把这里生产的中药材、茶叶、食用菌、小水果、蔬菜等产业,充分融合精加工和时尚消费元素,形成有影响、有规模、有品牌的特色种植;并且随着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的推进,该县的特色种植与之顺势“牵手”,就可以带来一项产业、多项收益,形成一个品种、多元经营的全新格局。笔者在考察中就发现:一直以来,茯苓就是英山县中药材产业的传统品种和支柱项目,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药食同源的思路,相继开发出茯苓面、茯苓酒,种植规模因此进一步扩大。如该县石头咀镇程早冲村农民专业户王建平,每年春季种植茯苓20多亩,到秋季采挖获利3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茯苓种植大户和致富领头人。

整个英山县于2019年末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但也遇到两个新的现象级挑战,一是过去十年常住人口从40万下降到34万,除了一部分是加入异地搬迁式脱贫工程,更多的情况是先富裕起来的群体去地级市即黄冈中心城区置业定居,导致消费能力的外移。二是在农民(因人均耕地稀少而集中居住城镇)的属地就业机会少,直接影响了收入的可靠增长。

也就在英山及相邻县域都面临需要大力开发属地就业机会的关口,中国冰雪经济时代的来临给当地造就了新型产业。早在2018年,湖北省发改委就判断:冰雪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和旅游交通便利的湖北,处于中国“冰雪经济走廊”的中点,既可辐射消费能力强、市场巨大的沿海和南方滑雪市场,也可吸引北方“发烧友”来此享受别样的滑雪体验。于是近三年来,湖北省积极响应国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契机,引进冰雪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建成冰雪场地37个,每年都吸引了超过600万人次的新型旅行者参加冰雪运动,不断推动冰雪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最有名的冰雪旅游基地就有大别山下的英山县南武当滑雪场,其人气集聚、民宿收入、专项器材等收益,在癸卯春节名列省内冰雪经济收入的前茅。2022年,英山县农民人均收入就一举突破三万元关口,同比增长超过10%。研究表明,冰雪经济这四个月(含人工造雪)赋能收入比肩其他门类经济的全年贡献。所以,目前在湖北全省已经形成了争办中国冰雪经济第一强省的共识。

崇明向化:消费升级赋能的东部典范

癸卯春节期间,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家家户户的客厅或书房里都绽放着凌波仙子。细细品味下来,这些包邮的水仙产品大部分来自长江口的崇明。因为,崇明水仙为复瓣,花瓣大、花期长、香味浓,自然就是女主人们春节佳期之前的首选。水仙在崇明已经有500多年栽培历史,也就是从明代江南民间推崇水仙和河灯年代开始的。值得指出的是:崇明水仙品牌,近年来还获评国家地理原产地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复瓣水仙花生产基地就在上海崇明区的向化镇。而水仙在当地作为独立产业开发,则启动于2003年。

向化镇位于崇明岛东部,东临上海长江隧桥,北接崇启高速公路,南北濒临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崇明面向岛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笔者第一次考察该镇,是在香港回归的1997年,彼时当地非常渴望集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即尽快增加非农收入。然而十年后的一次长三角特色镇评比中,向化镇却体现不出什么产业特色和旅游要素;包括农民收入在内的县级经济发展指标排名,也是属于榜尾的。

2010年上海成功举行世博会后,崇明及向化镇的知名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家庭消费能级逐年提升,出现了花卉市场、特色养殖和专项物流等细化型行业分工。又由于上海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带来的战略机遇,各类企业的商务花卉需求出现高峰。

笔者此后深刻思考过低碳和零污染产业在崇明生态岛上的规模化开发课题,也多次到崇明考察乡村振兴;当地干部、群众的主动性探索,常让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专家们大开眼界。如向化镇,实际上采取的是“三花并举”以富民的发展策略。除了水仙,另两个致富姐妹花则是灶花和西红花。崇明灶花,是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向化镇就享有“灶花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当地政府在灶花非遗文化的传承、挖掘、保护上予以高度重视、持续深耕、多年积累,曾经连续三届获评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而“赏灶花、到向化”,不仅得到广大都市旅行者高度认同,同时也成为当地发展旅游和民宿的一个重要法宝。

还有就是西红花,也称藏红花。坐落于向化镇的崇明西红花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就是凭借西红花种植技术标准和花红苷素快速检测两大特色,以及通过与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在这个行业内独树一帜。藏红花被经济学家誉为植物中的“软黄金”,亩产价值可达万元以上。藏红花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先一年12月份栽种到田间,次年5月份取球茎放入恒温车间,11月份左右进入采收季;而这个行当的用工量非常大,完全可以就地吸纳不愿意离乡的劳动者。以藏红花基地为依托,发展藏红花酒、精油等延伸产业,可打造藏红花大健康产业,实现企业发展、园区兴旺、农民致富的多赢局面。

在笔者和其他长期观察崇明生态岛课题的专家们看来:向化镇有着270多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民风勤劳朴实。未来向化镇如果托G40(沪陕高速公路)交通门户和陈海公路集散枢纽优势,立足绿色农业和休闲旅游,唱响崇明水仙、非遗灶花、藏红花等地域特色品牌,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之地;不仅乡亲们致富门道更加丰富,而且其生态宜居、人文和美、可持续发展的醉美花乡形象,将进一步成为上海的骄傲和平原旅游的典范。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