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公布了2022年光伏出口数据,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和发展环境不佳的背景下,光伏行业“逆流而上”。
“在进出口方面,2022年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为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细分来看,硅片出口量为50.74亿美元,电池片出口量为38.15亿美元,组件的出口量为423.61亿美元。”王勃华表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光伏产品出口区域分布来看,2022年欧洲市场的增幅最大,同比增长约114.9%,2022年欧洲依然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46%,占比持续提高。“硅片、电池片主要出口至亚洲。组件出口方面,荷兰依然保持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波兰、葡萄牙市场跻身前十。”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从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以组件为主,硅片与电池占比较低。从出口地来看,荷兰、巴西、印度是中国光伏产品主要的出口对象,美国和欧洲是实际最终需求地。
平安证券预测称,海外十四个重点市场2022年至2026年光伏累计新增装机将超过600GW,年复合增速约14.78%。其中,我国的光伏企业通过出口与海外产能布局有望覆盖约280 GW,复合增速约8.15%。
近年来,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光伏行业的头部企业都在加快出海的步伐。
隆基绿能(601012.SH)在东南亚的产能布局“一马当先”。在马来西亚、越南共有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14.35GW,按照计划,到2022年末,在马来西亚、越南的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提升至17.85GW,在马来西亚的硅片产能扩至4.1GW。
从销售情况看,天合光能(688599.SH)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置了31个销售型子公司,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其境外销售比分别为68.99%、70.30%、60.45%和56.27%。
作为最早进行垂直一体化的全球化组件厂商,晶澳科技(002459.SZ)在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较早,在越南分别拥有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1.5GW、3.5GW和3.5GW,在马来西亚拥有电池产能1.5GW。
李振国表示,公司需要寻找志同道合、在各个环节有本事的人一起把BC生态圈建设好,创造出不同于过去十几年光伏行业的生态环境。
隆基绿能(601012.SH)分布式业务中国区总裁牛燕燕认为,预计6月份至8、9月份将是”531”后的政策空窗期,这个时间段也是136号文发布后,业内企业对后续业务如何转型和如何变革的思考期。
据公告信息,李振国的职位变更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主要由于抢装潮结束后需求退坡,电池与组件价格纷纷下跌,且电池5月减产不及预期。
2024年,隆基绿能净亏损86.2亿元,晶澳科技净亏损46.56亿元,天合光能净亏损34.43亿元,四大组件厂中仅晶科能源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