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苗圩回应造车资质关门:利用产能过剩控制准入“南辕北辙”

第一财经 2023-02-18 16:29:39

作者:武子晔    责编:唐柳杨

苗圩认为新能源汽车产能在中国目前阶段不存在过剩。

近日有传言称,国内汽车生产资质已经不允许销售,只能注销,如同蔚来江淮一般的代工模式将不再被批准,以后国内将不会再有新造车公司。

在昨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交流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产能在中国目前阶段不存在过剩,产能建设需要一定周期,要考虑明年后年以及未来的发展,“关于利用产能过剩来控制准入,更是南辕北辙。”

苗圩表示,对于已经有生产资质的新能源企业,是否新增产能要看产能利用率。对于从没造过车又想要造车的新势力,汽车行业可以借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注册制改革,从审批逐步过渡到注册,不能最后把造车准入资质变成股市的 " 壳 "。

“真正要控制的是燃油车的产能过剩,怎样把过剩的燃油车产能转化成新能源车,把它利用好、处理好才是主要的问题。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约为27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5.6%,今年预估将突破30%,规模约为900万辆。如果按照80%的产能利用率计算,今年新能源汽车应该有1120万辆的产能才能满足需求。”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企业多达上百家,最后集中到几家头部企业,但也不断地有要新上的产能。

苗圩认为,有些地区可能产能过剩了,有些企业的产能也是过剩的,想要平均达到80%的产能利用率,也不是各个企业齐步走。2016年以来,新建的苏州前途、淮安的敏安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低于5%,而赛麟、拜腾、汉腾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基本已经倒下。

“一些地方政府确实越过了政府的边界,急于去招商引资,特别是招新能源汽车的新项目,这里面有的做得很成功的,但也出现了很多浪费,最后把自己都陷进去。有的地方政府过于迫切了,有的是土地不要钱,甚至有的代建厂房代买机器设备,这不是地方政府应该做的事情。还有的地方政府财政出钱,吸引社会资本建立了产业投资基金,这是一个很好的用财政风险投资的方式,但是地方政府不能作为第一大股东,因为不懂汽车,也不会管理汽车,无非就是手里有点钱。如果要做风险投资,最好也不要做领投而做跟投,这样就可以规避风险。”苗圩表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在现场建议放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准入,他认为资质放开后会有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会缩短整个行业的试错过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此相关部门不应该过多干预。陈清泰认为,资质放开后会经历蜂拥而入、大浪淘沙的阶段,推动电动车市场集中度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若干企业脱颖而出,相关部门只要把控住几个关键的标准,就不会出现太多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现有的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机制下,GDP仍是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而汽车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汽车生产不仅能直接创造GDP,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而且税收贡献大,吸纳就业多,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生产,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因此,地方政府有较强的动力去扶持本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通过直接提供财政补贴,或者提供土地、银行信贷、税收、能源等优惠政策,吸引汽车企业入驻,鼓励汽车投资,助推汽车产能不断增加,但也造成有些地区不切实际,盲目投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