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总验收。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建设的,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材料领域重大综合科研装置。真空互联实验站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开创一条变革性的技术路线,将材料生长、器件工艺、测试分析通过超高真空管道有机互联在一起,突破常规超洁净环境下,独立分散设备难以突破的材料本征特性、原子级精准调控、表/界面调控和异质集成、器件原位制造等局限,为国家战略材料和前沿材料领域研究提供重要建制化、体系化综合科研装置的支撑。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苏州市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共同投资建设。自2014年4月开始,通过两期建设,目前近40台各种大型工艺设备通过203米长的超高真空管道互联,已建成材料制备与工艺、微观机理准原位分析、跨尺度性能测试、气氛可控和真空互联控制与对接系统等五大模块平台。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二期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鉴定,并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自2019年试运行起,至2022年底,实验站累计已开展合作课题651个,服务用户数量220多家,逐步建立了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心,立足江苏省,辐射长三角地区,延伸海内外的用户科研服务体系。
在今天召开的2023搜狐科技峰会上,中科院原院长白春礼表示,在这一轮人工智能发展中,技术进步虽然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以及经济社会等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从而催生出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预计未来5-10年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期。白春礼表示,未来应用系统将朝着“智能”的方向演进,体系平台间的竞争将成为角力焦点。
进入大科学时代,诸多产业问题发展的瓶颈最终归结于前端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在全国多城都在发展纳米产业的背景下,苏州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产业引领?
2022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六大计划,发展5大方向16个重点领域。本季《“士”说“新”语》邀请来自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的院士,为我们带来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向的主题演讲,并和来自产学研用等不同领域的城市助力团嘉宾一起,共同从科学前沿、产业落地、科技转化、企业创新等多个维度,来探讨创新发展的方向,激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内生动力,助力建设世界级产业创新高地。作为节目栏目组编导,将会在每期节目播出后为大家奉上编者手札,从制作者的角度带您了解节目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