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冠病毒致病力传染力变异如何应对? 梁万年:最核心是布局好监测网络

第一财经 2023-02-23 18:16:15

作者:吴斯旻    责编:胥会云

迄今,本土新增的1例XBB1.5并未引起社会面传播。

“(新冠)病毒的变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完全把控病毒的变异方向。”

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达了上述观点。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把握它的致病力是变轻还是变重了,传染力是变轻还是减弱了,要做好相应的制度安排。

“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布局好监测网络。”梁万年称。

根据中疾控2月18日更新的“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2563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4%)、BF.7.14(24.9%)和BA.5.2.49(13.9%)。其中,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共有15例,包括1例XBB.1和1例XBB.1.5。

XBB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衍生变异株的重组毒株,而XBB.1.5则是XBB衍生的亚分支,因被世卫组织视为“迄今为止传播性最强的”,该病毒还被称为“海妖(kraken)病毒”。

美国CDC网站数据显示,2月12日至18日,XBB.1.5在美国流行株中的占比为第1位(约80.2%),同时在欧美的几个国家流行毒株中占比较高,如:加拿大(37.8%)、英国(32.9%)、德国(25.7%)。

但迄今,本土新增的XBB1.5并未引起社会面传播。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通过监测已经发现了7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检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检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 常昭瑞称。

同时,常昭瑞认为,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在新冠疫情发生前,中国已建立起重点传染病监测体系和直报系统;疫情三年来,国内继续多次优化和升级传染病直报系统。

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继续依托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法定传染病病例个案信息实时、在线监测,并要持续动态追踪国内外病毒变异情况,评估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变化,及时跟踪研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监测体系。

具体来看,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称,2022年12月,为动态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病毒变异及生物学特性变化,评估医疗资源负荷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形成多个监测子系统,包括病例报告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系统、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毒变异监测系统、污水监测系统、重点机构聚集性疫情监测系统、人群核酸和抗原检测检测系统、医疗机构在院病例监测系统、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系统、网络调查系统等。

杨峰表示,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监测质量,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跨领域、多学科专家队伍。继续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提高数据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分析能力。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疫情报告专项执法检查,推动依法规范及时报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