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至今,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第四个年头。如今,内地与港澳人员的往来全面恢复,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将再迎加速度。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3月4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大湾区的各位代表委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
据香港工联会对外披露,在2月26日的“两会前瞻”记者会上,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提出,允许香港政府在大湾区城市购买商品房作为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议。
吴秋北表示,由于香港熟地少,公屋的建筑成本高,以“简约公屋”为例,每单位成本超过86万,而每个单位每月管理费达到2450元。在东莞、佛山、深圳龙华区等大湾区大部分城市租房的话,这笔管理费已可租到三房单位,最小也有700平方呎(约78平方米)。
因此,吴秋北建议,允许香港政府整体购买大湾区城市闲置商品房作为香港公屋,以解决香港基层市民住房困难的问题,推动大湾区融合。
包括上述建议在内,身为香港工联会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将在两会期间提出共计17项建议及提案,涵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优化跨境交通运输、跨境医疗互助共用、两地政府文书互认等内容。
首次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全国两会的香港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则建议,放宽香港会计业界内地执业门槛。她表示,由于两地专业会计师考试模式不同,同时具有内地执业资格的人数不多,因此建议设立专属的执业试,通过后即可在大湾区内9个城市执业,以打通两地专业人才的流动。
除此之外,香港民建联内的其他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还提出了其他19项建议及提案,包括继续研究推进内地承认香港专业资格以及副学位学历、加强两地技术人员培训机制、“新股通”推进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推行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制度助力双碳战略、推动贸易及零售行业在大湾区发展共融、推动大湾区高质量旅游发展等,以加强两地经贸人文合作,推动港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
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方面,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也给出了一则提案。
孟丽红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法域、三个独立关税区的独特性,在具体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投资合作缺乏牢固的法律基础、三地规则衔接度不高、城市间存在较多壁垒等问题,容易出现法律法规无法全面覆盖位、湾区内人力、物力、资本、技术、信息自由流动受限、发生法律冲突却无可援引的法律依据等情况。
由此,孟丽红提出几点建议。其一是参考上海模式,授权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定期限内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给予大湾区,尤其是内地更自主的立法权限,如授予三地政府间可就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的交通、住房、环保、教育、医疗和投资等事务自行缔结行政协议和行使职权。其二是,开展立法梳理工作,促进大湾区三地规则衔接,并注重法律实施方面,比如培养精通湾区法律的人才,政府各部门加强推动有关宣传、培训等。其三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给与港澳投资者国民待遇,逐步取消准入限制条件,以加快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粤港澳三地深度融合。其四是,设立大湾区专门法院,便捷解决大湾区经贸活动法律纠纷,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夯实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底座,支持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专用科研网络,争取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升全球数源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广州国际信息枢纽地位。
深港两地应通过政策协同、平台共建与资本互联,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生态。
我这次上会提交了三份提案,聚焦如何提升广东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建言献策,具体包括:促进和鼓励国际组织在广东省设立办事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促进大湾区数字人民币应用。
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如何更好地加强粤港澳合作?
据悉,2024年,安全保障了广东进出港船舶652.5万艘次,运输货物27.6亿吨,集装箱4687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