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投研信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或加速,制造端收入增长确定性最高

第一财经 2023-03-03 13:24:43

作者:王莹    责编:黄宇

随着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推进,“手机直连卫星“日益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

日前,高通在巴塞罗那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宣布正与荣耀、Motorola、OPPO等合作,支持厂商利用近期发布的Snapdragon® Satellite开发具备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

其他芯片公司也不甘示弱,联发科、三星等也在MWC上展示卫星通讯方案,表示将把基于卫星的通信技术引入智能手机。

事实上,据业内专家介绍,智能手机要实现卫星通信的能力,”门槛很高“,不仅仅涉及天线、SoC芯片、基带、射频、软件等部分的改造,还需要手机厂商与卫星通信系统达成合作。而手机卫星通信要低成本走入千家万户,其中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完善、便捷的卫星互联网络。

更重要的是,从大国发展与安全维度来看,国际卫星轨道及频段属稀缺资源,“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原则下抢先布局迫在眉睫。机构普遍预计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将进入加速阶段。

巨头入局,手机卫星通信初起步

2022年下半年,华为、苹果相继发布了Mate 50系列以及iPhone 14系列,其中都有共同的“亮点”,即手机可以直接连接卫星。

用户可以在无地面网络的情况下,通过卫星将文字信息、地理位置向外发出,这也是大众消费级手机首次不依赖外部设备、直接集成卫星通讯功能。据悉,苹果使用的是美国商业卫星运营公司全球星(Global Star)的在轨卫星,为低轨通讯卫星;华为使用的则是中、高轨定位卫星北斗的短报文功能。

遗憾的是,华为手机只能通过卫星发送短信,而苹果手机则只能发送SOS求救信号。要在手机端实现类似或者接近蜂窝通信的体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对于政府机构等B端应用场景,卫星通信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推广发展较缓慢。

高新兴(300098. SZ)旗下参股公司深圳星联天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卫星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应急、部队、渔业等领域,大众消费端的应用较少,比如手机这块,目前国内可选择的卫星资源较少。一个是天通卫星,频率在S波段,主要由中国电信运营服务;另一个则是北斗短文,整体卫星容量较为有限,主要覆盖亚太地区。

不过他认为,随着华为、苹果这些消费端企业推动,卫星通信的应用需求未来或许会有爆发式增长,这些需求会倒推国内卫星通信的发展。

组网提速,我国低轨卫星或进入密集发射期

卫星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是一种能够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也被认为是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

相比于目前的主流通信手段,卫星通信脱离地面,受地形、移动速度、自然灾害等问题影响较小,虽因远距离传输信号衰减较大,但优势体现在能够实现最大18100km 通信距离、覆盖范围大、系统维护费用较低、容灾性较高等方面。

卫星互联网将太空、天空、地面、水面(水下)通信有机联结,民生证券指出,民用层面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实现低成本的全域网络覆盖,节省非人口密集区域光纤光缆的铺设成本,同时提升长距离信息传输效率;而从大国发展与安全维度来看,卫星轨道及频段属稀缺资源,“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原则下抢先布局迫在眉睫。

“十三五”期间,以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为主的两大央企分别提出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并发射了试验卫星。多家民营企业也开始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

2020年底,我国集中向ITU(国际电信联盟)申请12992颗卫星及相关频段,分为GW-A59Q和GW-2两个分星座。根据ITU规则,申请相关频率的单位,必须在7年内完成卫星发射和信号验证,才能真正拥有该频率的使用权。这意味着,GW星座必须在2027年完成发射及信号印证。

2021年,中国星网集团正式成立,统筹规划我国卫星互联网领域发展。

2023年2月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若干改革举措的通告》,将卫星互联网设备、功能虚拟化设备正式纳入进网许可管理。对卫星互联网设备进行许可管理是为了保障电信安全,分析人士由此预计我国低轨通信卫星今年将进入密集发射期,新赛道已经蓄势待发。

据悉,与高轨卫星相比,低轨卫星拥有宽带化、传输时延小等多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低轨小卫星大规模组网建成星座是当前发展热点。

产业链方面,制造端收入增长确定性最高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含卫星制造和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服务等环节,即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

国内卫星互联网产业目前体量仍较小。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92.48亿元,预计2025年将升至约446.92亿元,2022年-2025年CAGR为12.4%,

民生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马天诣认为,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尚处早期起步阶段,但发展进程提速显著,短期来看,前端卫星生产制造环节将有望依托卫星发射进程提速率先受益,中长期维度随着技术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下游卫星互联网应用侧相关环节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在卫星制造端,目前中国成本略高,但成本下降趋势明显。

资料显示,当前中国低轨通信卫星的造价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占比约50%上下。浙商证券指出,参考航天科工集团和银河航天卫星成本的下降趋势,企业有希望在短期内把卫星单价降至百万元级别,从而接近Starlink的造价水平。

中航证券初步预计了2023-2025年我国各类卫星发射数量,认为卫星制造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年均市场约360亿元。其中,70%以上市场来自于部署在LEO的通信、导航或遥感小卫星(或微小卫星)。

从卫星制造产业上市公司近三年及2022年三季报情况来看,卫星制造产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出现提速,由中报的6.08%提升至24.22%,全年增速有望较2019-2021年再上一个台阶。

从供给侧企业扩产情况来看,卫星制造产业多个上市公司通过IPO或定增等方式,募集资金投向卫星配套产品的产业化项目或技改扩产项目。从公告来看,扩产均在2024-2025年之间完成,考虑到产能爬坡期,中航证券预计2023年起卫星制造企业收入规模有望逐步提速。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