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生物(603739.SH)日前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称,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36亿元,同比增长13.10%;归母净利润2385.34万元,同比增长41.93%。
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上半年光伏上下游盈利能力如期出现“反转”——硅料硅片环节毛利率明显下滑,“夹缝中生存”的电池组件迎来了曙光。
凭借产业链和成本优势,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多肤类药物CDMO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多晶硅(硅料)作为光伏电池主材,其价格极大影响下游定价策略,进而影响各环节盈利能力。2023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持续下探,光伏下游组件、电池等厂商业绩迎来修复。
新型电力系统“蓄水池”,成长确定性最强
光伏设备包括硅料设备、硅片设备、电池设备和组件设备四大类。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62.5%。
在新型疫苗研发以及发展中国家市场增长的推动下,全球疫苗市场到2030年预计将达1292亿美元,2021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8%。
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引擎,无论是社会与产业还是企业与组织,均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深刻变化。企业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把握领先优势,机构如何挖掘数字中国核心资产?
智云健康在2016年采取“医院为先”战略的同时就开始不断积累医疗数据,包括医学文献、临床指南等,近几年其互联网医院也产生并积累了大量的院外医疗服务数据。
在形成全行业数字化以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算法和算力,最关键的是底层创新。
在AIGC浪潮来临的时候,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极大的机遇,企业应当比较有前瞻性地去做一些布局,才能在时代浪潮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我国To C产业的数字化都存在一个难点——企业没有好的工具来承载核心用户、掌握用户数据。
本轮AI变革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大概率将超越2013年移动互联网,对应更大级别产业机会。
从数字中国概念公司的2022年年报来看,全年营收超过千亿元的公司有15家,另有16家公司营收规模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从营收增长情况来看,2022年全年营收增速超过100%的公司共有10家,其中,润泽科技(300442.SZ)营收同比增长达292.50%,位居首位,其次为古鳌科技(300551.SZ)、华塑控股(000509.SZ)、皓宸医疗(002622.SZ)和电子城(600658.SH)。
半导体作为数字产业化的重要部分,是数字化实现的基础。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半导体技术持续迭代演进,国产化程度也逐渐攀升,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设计、IDM、代工、封测等环节的市场规模都在快速增长。
在过去十年中,人工智能被越来越多应用于药物研发。目前,AI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细分环境包括药物设计阶段的靶点的发现验证,化合物筛选、优化及合成,药物ADMET性质预测,临床环节的药物重定向等。
伴随着数字孪生工具化、平台化快速发展,算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AI等技术充分渗透下,数字孪生开始进入产业增长期。
第一财经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