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2023年两会上,针对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支撑双碳目标落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汉元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硅能源产业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煤炭”、“新石油”。
刘汉元算了这样一笔账,2023年,国内高纯晶硅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吨左右,按生产1千克高纯晶硅用电60千瓦时计算,全年用电需求总量将达900亿千瓦时左右。而150万吨的高纯晶硅可以600GW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为7800亿千瓦时,系统稳定运行25年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
“但是目前,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电需求无法保障、季节性限电限产问题,客观上对硅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和影响。”刘汉元认为,因为限电导致停车停产压负荷,不仅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减缓了进口替代,而且影响系统稳定性,增大安全风险,给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据相关机构估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电力缺口或将达到1000亿千瓦时以上,尤其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缺口尤为突出。
此外,硅能源产业的稳健快速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
刘汉元表示,随着能源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迅速扩大,硅能源产业的能源属性日益凸显。“硅能源的生产制造实质成为了能源的制造,其产能的开工发挥直接影响到光伏电站装机,进而影响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
因此,为了促进硅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刘汉元建议,在工业领域优先保障硅能源生产企业用电需求。在保障民生用电的基础上,明确不将硅能源企业纳入有序用电范围,支持硅能源产业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有效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支撑光伏产业稳健快速发展。
二是建议支持硅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
“当前我国出现的电力短缺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化石能源不断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未能跟上所致。”刘汉元建议,加快硅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硅能源产业的能源正向回报属性,持续释放先进产能。同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三是建议提高硅能源产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建议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同时,鼓励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优先保障供给硅能源生产企业,真正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实施国家环境守法行动,实行排污单位分类执法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加快形成智慧执法体系。
山西阳和医药委托山西国润制药生产的帕拉米韦注射液因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被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取消中选资格,并暂停两家企业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据推算,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负荷相当于同期海南省全省发电装机容量总和;到2035年,用电负荷将达63吉瓦(GW),接近青海省2024年总发电总装机容量。
中汽协:1-2月销量前十SUV生产企业中长城汽车和广汽丰田销量下滑
在不断深化合作中增强企业韧性、实现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