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GDP预期目标增长5%左右,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第一财经 2023-03-05 10:51:20

作者:祝嫣然    责编:黄宾

既为就业、物价、经济政策等预期目标提供了参照系和锚定,又为抓住窗口期、机遇期、攻坚期稳中求进、奋力冲刺留出充足空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李克强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上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发展各类目标确定在什么水平,这是预判全年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参考,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宏观政策调控的走向、力度与方式。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基于此前各地经济增速目标普遍设定在5.5%~6.5%之间,以及主要经济大省的目标均在5%以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的设定在5%左右,既有利于和2022年及“十四五”甚至2035年的整体目标相衔接,也有利于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也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考虑到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满足就业需求、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因素,把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是合适的。

“目标的设定,它的意义在于给各级政府一个明确的指引方向,告诉大家今年政策工作的重心在哪个方向上。”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第一财经表示,在疫情干扰下2020年和2021年两年的复合增速是5.1%,经济的潜在增速水平在5%左右。如果考虑到2023年出口下滑会对产业链条产生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有其合理性。

2023年是中国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一年。政府制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地方政府有指导意义,也对经营主体预期有一定引导作用。

事实上,市场普遍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国际机构也多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野村证券从4.8%上调至5.3%,高盛集团从4.5%上调至5.5%,最乐观的摩根士丹利则预计中国经济将增长5.7%。

那为什么不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呢?业内认为,2023年不宜制定过高的增长目标,是因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和疫情后修复的路径尚不明确,制定可完成且反映经济修复的目标更为合适。此外,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增长目标有较强约束作用,往往传导底线思维而非预测性的信号。

野村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今年中国经济5%左右的增长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一个预测。虽然有些学者或机构考虑到2022年的低基数,以及5%~5.5%左右的年均潜在增长率,预测今年可能会有高增长,但也需要认识到今年复苏道路上存在不少风险和挑战。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告诉第一财经,今年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反映了务实的态度,既为就业、物价、经济政策等预期目标提供了参照系和锚定,又为抓住窗口期、机遇期、攻坚期稳中求进、奋力冲刺留出充足空间,还为接下来经济增长有可能继续面临的若干风险点与不确定性留有余地。

回望2022年,受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下行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3%,未实现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但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能实现这样的增长已属不易,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速也是高的。尤其是随着年末防疫政策优化调整,2022年12月工业生产、消费表现以及四季度2.9%的同比增速都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此前曾公开表示,2022年的经济增长不在合理区间,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风险就是增长速度不稳定,经济增长持续滑出合理区间。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2023年是未来关键的一年,要力争经济增长回到合理区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让经济恢复到疫情前增长态势,是眼下提振预期的根本出路。但在通过宏观政策工具实现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后,须抓紧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强对非公企业的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这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以来,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轮疫情快速过峰,中国经济迅速修复。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政策,从财政、金融、投资、消费、营商环境等方面部署,释放出稳增长、全力拼经济的强烈信号。

近日公布的部分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稳步复苏。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的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明显上升,创2012年5月以来新高。

“经济全面回升的态势更加明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2月PMI指数在荣枯线上继续提高,尽管有春节因素影响,但从PMI提升幅度较大,特别是各分项指标大多数均已提高到荣枯线以上来看,仍然明显表现出经济全面持续回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4月政治局会议前瞻:房地产表述可能会更积极

政策执行上,应会要求“保持政策取向一致性”,也可能提及“做好重大政策谋划和预研储备”,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设备更新、以旧换新、“三大工程”等已有政策的细化部署。

昨天 14:19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46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74915亿元,增长5.0%。

04-16 10:05

余向荣:重新检视对中国增长的周期观点

对中国经济中期增长前景没有必要过分悲观,预计全年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04-09 11:32

临港民用航空产业集群雏形初见 推动大飞机核心产业链发展

当前,C919飞机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为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片区计划用3年时间,持续优化核心产业链条,保障大飞机批产能力,计划至2026年末,实现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产值规模超400亿元的目标。

03-28 12:10

谭雅玲:美联储鹰派基调没有改变

美联储宣布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不变。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解读称,美联储鹰派基调没有改变,但市场炒作仍然侧重于降息带动美元走贬,债市反应则偏短期。

03-21 12:5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