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保险+期货”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大商所赋能乡村振兴,助农民挑上“金扁担”

第一财经 2023-03-07 20:03:54

作者:齐琦    责编:吴将

作为“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的首倡者,大商所一直以来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帮助农户安心种植、养殖。

2023年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将“保险+期货”写入报告的第八年,也是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通过“保险+期货”服务三农的第九年。

八年来,“保险+期货”这一特色金融支农模式在保障农户稳收增收、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优化“保险+期货”。

具体看来,“保险+期货”是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期货市场来办,把农产品价格变化的风险交给期货市场进行市场化管理,把中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起来。

早在2015年,大商所在辽宁锦州义县落地国内第一单“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开启了期货市场深耕“保险+期货”模式服务“三农”的篇章。截至2022年,大商所已累计投入资金约11.66亿元,引导70家期货公司、12家保险公司、10家商业银行开展了962个“保险+期货”项目,实现赔付超过16亿元,惠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超170万农户。

“不过高赔付并不是衡量项目效果的唯一指标,更不是“保险+期货”模式的最终目的。”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的本质是一种对风险或预期收入的保障,希望通过“保险+期货”这一模式,农户可以更从容、自信、安心地应对价格、产量的变化,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获得稳定的收入预期,保障种养积极性。从而为产业振兴提供动能,有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保险+期货”助农成果显著,财政支持比例创新高

作为“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的首倡者,大商所一直以来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帮助农户安心种植、养殖。

刚刚过去的2022年,大商所高度重视政策关于“保险+期货”、大豆扩种、生猪保供稳价等方面的部署,立足产业需求,在切实强化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期货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质量。

尤其在保费构成方面,2022年大商所“保险+期货”项目财政补贴金额为2.72亿元,占比38%,为历年最高,而交易所补贴为2.68亿元,占比37.5%,为历年最低。在2022年的11个大豆振兴项目中,除交易所支持资金外,各级财政以及农户等共缴纳了超70%的保费,其中财政资金支持比例更是首次突破50%。

“保险+期货”项目规模也进一步扩大,2022年大商所引导64家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共开展362个项目,包括11个大豆振兴专项、19个生猪专项、23个地区专项和309个养殖分散项目,实现总理赔约3.5亿元,覆盖农户15.7万户、现货197万吨。

在项目设置上,大商所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设立品种专项项目,以“一个额度分档、两个品种聚焦、三个地区专项”为思路设立六大项目板块,提升保费自筹比例要求,引导项目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具体看来,在大豆振兴专项项目方面,大商所投入近3000万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7个省开展了11个“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覆盖种植面积161万亩,赔付达2900余万元,通过价格、产量两端提供保障,为50家合作社和8.6万余户农户扩种增信心、添底气。

生猪专项项目方面,大商所投入1.23亿元,开展19个生猪专项项目,涉及现货量370万头,赔付1.76亿元,农户自缴赔付率268%。

地区专项项目方面,大商所投入1700万元,在大连、新疆、西藏开展23个大豆、生猪、饲料品种的种植和养殖类项目,赔付超917万元。

养殖分散项目方面,大商所投入9900万元,在全国20余个省区开展309个生猪、鸡蛋、饲料品种的养殖类项目,赔付超1.3亿元,有效满足了更广大区域农户相对灵活的风险管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推广和完善,“保险+期货”项目的保费来源已逐步实现向“多方共担”的升级,各界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对“保险+期货”项目开展给予的关注和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例如2022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2022年广西“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方案》;2022年,江苏省财政下达专项补贴资金1500万元,支持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户参加生猪“保险+期货”。

全品种服务实体经济,“一品一策”完善合约规则

随着“保险+期货”的服务模式更加丰富,金融工具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等方面的作用也进一步显现。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认为,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离不开金融工具的支持,而期货品种功能全面有效发挥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适应现货市场变化的同时,持续对合约规则进行调整、优化。

对此,大商所因品施策、因地制宜持续优化豆油、玉米、生猪、鸡蛋等品种合约规则和制度,进一步增强期货产品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全力提升各品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坚持“一品一策”贴近现货贸易变化,通过调整交割质量标准、优化交割品准入范围及升贴水设置等方式,确保期货合约标的代表现货市场广泛认可的主流商品和主流价格。

例如,近年来生猪现货地区间价差波动剧烈,为了让川渝等部分前期设置的生猪期货地区升贴水更好地适应现货市场实际变化,去年5月,大商所对此进行全面调整。同时,针对生猪交割中企业可能会面临跨省调运不便的问题,大商所推出生猪期货可变交收时间、地点和猪肉替代的生猪期货协议交收业务,大大提高各方参与交割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作为重要的油脂品种,豆油若存放时间过长,酸价会提高而影响质量,去年8月大商所将豆油期货标准仓单的有效期由最长12个月缩短至最长4个月,在保障出库质量满足交割买方品质要求的同时,加快交割豆油周转速度,提升了豆油交割库的使用效率。

在完善农产品期货合约规则的同时,大商所还通过持续增加指定交割仓库和交割区域等方式,不断贴近现货流通特点和产销分布,进一步优化和扩大交割布局,提升实物交割的期现结合枢纽作用。2022年全年在生猪、玉米等10个品种增加共计47家交割库。

此外,在市场面临着生猪、鸡蛋等品种集中交割的情况下,大商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协调库容,强化协议交收,全方位保障交割平稳顺畅、纾解交割难题,特别是平稳完成玉米期货2205合约121万吨大规模交割,创中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单月交割量新高。

在此背景下,2022年大商所12个农产品期货品种总成交量10.18亿手,成交额65.16万亿元,农业品交割量创历史新高,共计交割49.5万手,同比增长86.49%,约占全市场农产品期货交割量的82%。

持续创新模式,服务“三农”助力稳价保供

粮稳天下安,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并部署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相应地,“保险+期货”在服务“三农”工作上,近年来也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扩充服务内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浙商期货产业研究所业务主管孟杜豪已连续5年从事“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和项目执行工作,据孟杜豪介绍,刚开始推行“保险+期货”模式的时候,农户对期货工具认知很少,又带有天然的抵触心理,而随着模式成效的逐渐展现,农户对“保险+期货”有了兴趣和信心,会主动向保险公司进行咨询和投保。

据孟杜豪介绍,在山东武城县,浙商期货连续做了三年的玉米收入险项目,项目规模逐年扩大,目前有不少武城县当地的合作社、涉农企业有开立期货账户的想法,平时也会主动咨询玉米、大豆等价格行情,农户的风险管理意识大大增强。

事实上,随着“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农户对于“保险+期货”的看法和观念的确在悄然转变。从“试试看”到主动投保,从“不理解”到如数家珍,越来越多农户亲眼看到金融工具的好处。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也提到,推广应用新模式,关键是农民观念要转变,而让农民转变观念其实也简单,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并打心底里乐意接受。

例如,在首批参保获得了64.5万元的理赔金后,辽宁省海城市生猪养殖户徐永杰又为5500头生猪买了“保险+期货”。“一般情况下,春节前两个月左右生猪价格都会上涨,没想到当年节前猪价却下跌了。”徐永杰称,幸亏有了“保险+期货”损失得到弥补,养猪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2021年,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在期货公司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保险+期货”后,选择大胆尝试。2022年,徐淙祥继续参加了大豆“保险+期货”项目,积极为600亩大豆进行了投保,自己缴纳了6000元的保费,最终获得了12000元的理赔。

此外,为促进“保险+期货”长效可持续发展,“保险+期货+N”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涌现。

在浙江衢州市,永安资本与参与“保险+期货”的3户养殖户签订500头生猪现货远期收购合同,并通过含权贸易的方式在合同中嵌入场外期权,提前帮农户解决了销路问题,也帮助下游生产企业获得稳定货源,锁定采购成本;在辽宁海城市,银河期货、大有期货、建信期货、永安期货、南华期货共同参与的生猪项目引入了AI物体识别技术,通过物联网智能硬件获取生猪养殖圈栏内的实时养殖影像数据,并采用目标识别等算法对生猪数量进行精准识别;在辽宁普兰店,邮储银行普兰店支行为有资金需求的参保农户提供了10余万元的惠农贷款。

新时代、好政策从多渠道富裕农民、扶持农民、激励农民,让更多新农民挑上了“金扁担”。大商所也正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夯得更加坚实。在种植项目上,撬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形成综合效应,探索解决农户备耕期融资难、销售期售粮难的问题,全产业链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养殖项目上,进一步提供便于农户理解的标准化产品,满足农户随时投保的需要,促进“保险+期货”长效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大商所将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项目设置上充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积极响应农户、期货公司等参与主体的呼声,不断优化“保险+期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