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数字化、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多位代表委员认为,要抓住数字经济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点面结合”的持续创新机制,打破行业间、地区间数据壁垒,高效配置创新资源要素,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着力培育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中心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中国证券报)
2024年,中国的小程序游戏市场收入达到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正处于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之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科技高地的焦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制造业亟待升级、教育需求多元化,这些社会现实为其发展提供了沃土。从国际看,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份额,试图主导产业走向;国内政策大力扶持,资本涌入,产学研紧密合作,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科技竞赛悄然展开,它承载着提升生活品质、变革产业结构、彰显科技实力的重任。
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银行领域,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崭露头角,正逐步成为创新业务的得力工具。它既能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银行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不过,银行在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的道路上,仍面临技术瓶颈、数据隐私保护等诸多难题。接下来,本文将深度剖析人形机器人在银行领域的发展前景、带来的变革,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