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平,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专职研究员、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据与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和“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出进一步部署。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把握数字化规律,立足促进国内大循环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立足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大前提谋划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全国上下各地各部门正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化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推出改革举措,推进实践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为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有益的实践经验。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数据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数据供给“气血不足”、数据流通“经络不畅”;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数据缺乏整体联系,条块分割,分散性与不协调性明显;国企偏好与地方保护倾向突出;各类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能力仍需提升等,这都制约着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
从根本上讲,改革是一个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更是一场涉及面广、兼具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数据利益相关者关系调整的过程。必须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打通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价值交换和价值实现的全链条,激发亿万企业群众用数创新的积极性,实现海量数据生产资料与人工智能生产工具更好结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智化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变革。因此,未来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着重从五个方面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建设:
一是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数据要素因其非排他性、非竞用性而具有鲜明的共有属性,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的强排他性和私有属性。一要坚持“汗水原则”,让参与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各环节的经营主体获得制度性数据权益,增强经营主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稳定合理预期。二要构建社会化数据利用治理新秩序,保护各类主体的数据合法权益,引导和规范主体间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均衡、责任共担的数据利用共同体,推动各类数据融合与价值实现。三要提升各类主体的数字素养、数据治理与利用能力,培育合格的数据要素经营主体。四要鼓励全社会资本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数据产业化发展和政企数据融合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五要坚决打击数据垄断、数据欺诈和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个人隐私权益和企业商业秘密。
二是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治理体系。好的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进而才能充分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一要以“整体性治理”优化顶层设计,理顺“中央管总、省级统筹、市县创新”的权责分工,推动中央层面数据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形成合力,强化中央与地方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地方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力度。二要以“数字化治理”重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功能配置和边界划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多元治理主体大规模跨界互动、平台协作与价值协同创造。三要以“源头性治理”压实数据治理的主体责任,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健全职能数据清单体系,明确数据采集及更新维护的责任部门,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强化数据源头治理。
三是健全公平公正的市场法治体系。一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分工负责建立健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法规,廓清基本概念术语,理顺数据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数据财富积累机制,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数据利用的法制环境。二要健全数据产权、数据治理、共享开放、融合应用、流通交易、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三要率先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机制,落实数据分级分类标准,深化数据要素统计核算试点推广,促进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有序流动。四要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制度,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严格市场监管执法。
四是构建安全高效的市场流通体系。市场化配置一般涉及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四个关键环节,当前数据要素市场的生产和消费环节旺盛,而分配和流通环节“结构性梗阻”,有效的市场化配置需要发挥政府行政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志愿机制的比较优势。一要构建两级市场结构,其中“一级市场”是以政府行政机制为主,构建权威高效的公共数据管理机制,统筹配置公共数据,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智融合生态建设;“二级市场”是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主,鼓励全社会各类数据入场流通,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交易规则和中介服务,满足主体多样性和高质量用数需求。二要构建三大市场枢纽。统筹能源网和算力网建设布局,加快形成国家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协调、分级管理的中央和地方数据运营机构,统筹公共数据运营工作,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及数据生态建设。推动各类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规范全社会数据入场交易。三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主、大型数字平台企业等“数据大户”基于可信数据空间开展领域场景化数据利用。建立分类分级数据经纪人执业体系,为数据要素交易提供行业特性和领域需求的数据经纪服务,支撑市场有序运行。
五是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一要以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场景创新为牵引,加快公共数据与全社会数据融合,实现全域数智化赋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据产业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智能化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二要适时将北京、上海、海南、深圳、杭州打造成为国内数据要素大循环的核心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以“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为契机,深度参与数据要素跨境流动规则制定,维护数据主权,探索建立“数据海关”和“数据大使馆”,促进数据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丰富全球数字服务贸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北交所的上市之路并非坦途。
个人破产本身是对社会信用的一种促进、应用和完善。
将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向信用服务机构开放信用信息,有效培育信用市场,发展壮大信用经济。
为破除数据安全高效流通中的诸多堵点卡点,需从治理理念与具体制度上着手,树立“以用为主”的观念,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合规要求,更要通过数据的安全高效利用驱动数据业务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破局与共生,数据大使馆有望推动中国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塑造”全球数字秩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平衡安全底线(动态管控风险)与发展高线(释放数据红利),以此实现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品的共赢输出。这一创新实践,或将为数字时代的“休谟难题”(开放与安全的悖论)提供东方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