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晶科能源公告称,晶科能源控股2023年第一季度预计组件出货量在11吉瓦到13吉瓦之间,2023年全年预计组件出货量在60吉瓦至70吉瓦之间。
据公告,晶科能源控股2022年度出货量达46,580兆瓦(包括44,520兆瓦太阳能组件,2,060兆瓦电池片及硅片),同比增长84.5%。
同日,晶科能源控股公布2022年全年财务摘要,年度出货量达46,580兆瓦(包括44,520兆瓦太阳能组件,2,060兆瓦电池片及硅片),同比增长84.5%。总收入达835.3亿元,同比增长104.6%,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组件出货量的增长。毛利润达123.5亿元,同比增长85.4%。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组件原材料成本上涨。毛利率为14.8%,2021年为16.3%。营业利润为4.61亿元,同比下降58.2%。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652亿元,同比下降7.7%。
公告称,晶科能源控股为公司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投资的控股股东,系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晶科能源控股间接持有公司58.62%的股权。
截至今日收盘,晶科能源涨0.71%,报15.7元。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实现全绿电供应,“新能源与材料”成论坛主要议题之一。
晶科能源CTO金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上一代(Tiger NEO 2.0)组件产线的生产成本,公司预计3.0组件产线的升级成本为6000万元/GW至7000万元/GW。
券商杰富瑞的分析师斯密斯称,归根结底,美国太阳能行业和企业被高杠杆“绊倒”了。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拉兰贾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未来需要让青年人更多地参与到双边的交流与合作中。
法案对清洁能源行业税收抵免的削减力度比该行业预期的更为严苛,引发可再生能源公司股价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