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晶科能源公告称,晶科能源控股2023年第一季度预计组件出货量在11吉瓦到13吉瓦之间,2023年全年预计组件出货量在60吉瓦至70吉瓦之间。
据公告,晶科能源控股2022年度出货量达46,580兆瓦(包括44,520兆瓦太阳能组件,2,060兆瓦电池片及硅片),同比增长84.5%。
同日,晶科能源控股公布2022年全年财务摘要,年度出货量达46,580兆瓦(包括44,520兆瓦太阳能组件,2,060兆瓦电池片及硅片),同比增长84.5%。总收入达835.3亿元,同比增长104.6%,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组件出货量的增长。毛利润达123.5亿元,同比增长85.4%。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组件原材料成本上涨。毛利率为14.8%,2021年为16.3%。营业利润为4.61亿元,同比下降58.2%。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652亿元,同比下降7.7%。
公告称,晶科能源控股为公司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投资的控股股东,系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晶科能源控股间接持有公司58.62%的股权。
截至今日收盘,晶科能源涨0.71%,报15.7元。
今年以来,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TCL中环(002129.SZ)、天合光能(688599.SH)、上机数控(603185.SH)、合盛硅业(603260.SH)等光伏企业都先后发布扩产公告,持续加码一体化产能。
N型技术量产时代,率先布局的晶科能源如何应对行业“内卷”,维持竞争优势值得探讨。
在光伏成为“能源老大”之前,指数何时能够跑赢A股股主要股指,或是散户关注的重点。
光伏产业摆脱低层次的行业内卷,走差异化、互补化协同发展之路。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6GW单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电池和56GW组件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