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日,美国众议院以微弱优势表决通过了参议院版本的所谓“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
截至目前,该法案已获参众两院通过,待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后成为法律。
特朗普一直以来都更为支持传统化石能源。在其第一届任期内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他曾表示,如果重回白宫,将在就职第一天废除《通胀削减法案》(下称“IRA”)。IRA是2022年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法案,计划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的补贴用于扶持包括本土光伏产品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该政策以财政性税收抵免为主,包括投资税收抵免(ITC)和生产税收抵免(PTC)。彼时,部分受该政策利好影响,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数家头部中国光伏企业在2023年启动赴美建厂计划,一时间掀起了赴美建厂潮。
而此次最新通过的“大而美”法案的主要变化包括,提前终止了光伏项目的投资税收抵免(ITC)和发电税收抵免(PTC),原本适用于2032年的补贴提前7年至2025年底终止。
“大而美”法案的通过直接重挫了美国本土的清洁能源产业。
补贴退坡意味着项目建设成本的上升。总部位于纽约的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在最近一份报告中表示,“大而美”法案将导致美国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建设成本上涨10%至20%。
“这种成本的显著上升将‘抑制项目部署’,使得原本可以与天然气竞争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失去优势,前所未有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对可再生能源投资产生‘寒蝉效应’。”该机构能源与气候实践部门副主任Ben King表示。
彭博新能源财经表示,新规显示,因审批延迟、供应链中断、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控威胁无法在未来一年内开工的项目,就面临失去补贴(及盈利能力)的风险。这反过来可能吓退那些需要补贴、但已无法再依赖补贴的项目的开发商和融资者。
某光伏产业内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已投资企业可能因“大而美”法案中的“实质性协助”条款被排除在补贴范围外,导致项目盈利性有下降影响。“对于依赖全额税收抵免的项目开发商来说,即使是轻微的进度延误也可能导致内部收益率(IRR)大幅下降。”
记者今日在与产业内人士交流中则了解到,对于上述几家已经在美国投资建厂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短期内仍难具体评估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今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通过与FREYR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已收回美国工厂全部投资成本,补贴滑坡对公司影响不大,后续也没有明确的在美国投资的计划。公司通过印尼1GW电池组件工厂、在美国的电池组件库存以及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采购销售等方式保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去年11月上旬,天合光能公告称,公司与美股上市公司FREYR Battery.Inc达成资产置换和联合经营协议,公司出售5GW组件工厂资产并认购后者定向增发的19.08%股份。
而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公司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曾公开回应投资者称,公司在美国的合资工厂运营状况良好,当前美国的产品主要通过合资工厂来生产,由于是美国本土制造,其供应保障和稳定性更高。
但几乎可以明确的趋势是,在美国投资清洁能源项目将失去支持,中国光伏储能企业应早做准备,分散国际化投资,加速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布局。
而这一“苗头”在半年前已初显。记者注意到,2024年下半年以来,不少中国光储企业参与中东市场。TCL中环(002129.SZ)宣布拟投资20.8亿美元在沙特建设年产20GW光伏晶体晶片项目(目前海外最大规模的晶体晶片工厂);晶科能源宣布拟投资9.85亿美元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持股40%)并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及光伏组件项目。在此之前,钧达股份(002865.SZ)、协鑫科技(03800.HK)、中信博(688408.SH)、天合光能(688599.SH)等光伏头部企业均已宣布在中东地区的建厂计划。
美国白宫官员当天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知晓美国在中东人员的调动。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拉兰贾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未来需要让青年人更多地参与到双边的交流与合作中。
法案对清洁能源行业税收抵免的削减力度比该行业预期的更为严苛,引发可再生能源公司股价崩盘。
今年前两个月,美国申请爱尔兰护照的人数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方就美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有关301调查以及拟出台“对等”关税等表达严正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