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CXO下半场开跑,哪些赛道将维持高景气?

第一财经 2023-03-13 14:11:51

作者:俞晟麒    责编:黄宇

新赛道围炉丨CXO还有哪些机会待挖掘?

 

我国CXO行业在近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是否会逐渐走向分化,未来如何挖掘产业机会?

在3月7日的第一财经新赛道围炉直播中,东曜药业(01875.HK)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刘军博士、泰信医疗服务混合基金经理陈颖和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行业咨询经理郝帅,就此话题展开交流。

郝帅认为,中国医药研发投入规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有望在2025年突破400亿美元,这将推动国内CXO行业规模持续扩容。

陈颖则表示,不同领域CXO行业景气度可能会出现分化。“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普通CDMO企业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竞争格局变差的情况。”

CXO行业前景一度遭质疑

2022年,CXO行业在二级市场整体表现弱势。陈颖认为,这是由于国内外各方面的影响,使CXO行业前景一度受到质疑。

“过去一年中,全球加息导致biotech企业融资能力降低,CXO企业获得的订单显著下降;国内审核政策的变化导致一些计划中的研发管线被砍掉,以国内客户为主的一些CXO企业订单预期变差;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则引发了市场对于CXO全球订单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是否会发生变化的担忧;再加上过去几年中,国内CXO产能持续扩张,也导致2022年部分领域出现了企业降价抢市场的情况。”

“整体上市场对于CXO长期价值依然看好,不过,出于对未来是否有足够订单满足国内产能的持续扩张,市场已表现出一定担忧,这也是今年以来二级市场上CXO板块冲高回落的主要原因。”陈颖称,一级市场上,对于CXO企业定增扩张,资本的态度也较前几年更为谨慎。

对于国内CXO产能的持续扩建问题,刘军表示无需十分担忧。在他看来,国内CXO产业现阶段的快速扩张是每个领域步入发展初期的常见现象,说明大家都比较看好这个领域。

刘军表示,CXO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商业模式,无论是从外包企业在工艺开发、商业化生产等方面具备的经验优势,还是早期研发项目的推进速度,以及成本、一体化能力方面的优势,相比企业搭建自有平台,借助CDMO模式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尤其是一些早期研发公司和产品管线并不丰富的公司,使用CDMO服务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两类企业将获得大部分高价值订单

“未来将有两类CXO公司,一类是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头部公司,还有一类就是拥有较高技术壁垒的企业,会获得行业大部分价格稳定且高利润率的订单。另一部分差异化不大,或技术壁垒较低的普通CDMO企业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竞争格局变差,慢慢退化为普通的制造企业的情况。”陈颖表示。

对于企业在订单方面的竞争力,郝帅认为,本质上还是要回到CXO厂商是否具有优势创新平台,有没有布局完整的产业链服务链 ,有没有特色化及差异化的商业和服务模式,是否可以构建相对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归根结底还是看企业的护城河是否坚固”。

刘军也持类似观点:“作为CXO企业首先关注的是以市场为导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是关系到药物研发成败最重要的因素;同时,效率、成本、合规性都是比较重要的优势。目前国内监管机构对质量合规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东曜药业所在的ADC CDMO领域,监管机构要求制药企业将原液、制剂等集中在一起进行生产,一些biotech公司很难在初期、中期建设一体化能力,因此对于CDMO公司,如果可以专注于细分领域,打造具有高技术门槛的差异化优势,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ADC等新赛道三五年内将维持较高增速

“生物医药细分技术平台的创新迭代会进一步赋能CXO企业,构成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郝帅认为,一些新兴技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推动相应技术平台的兴起,如ADC药物、CGT、小核酸药物等领域,都涌现出大量未满足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研发和生产需求,CXO行业未来增长态势依然乐观。

她还表示,我国医药研发投入规模稳步增长,未来国内CXO产业也会随之持续扩容,“预计到2025年,国内CDMO 市场规模将达到 1,571 亿元,占据全球市场超过五分之一的份额。”

“不同环节领域CXO景气度是会出现分化的,不会像前几年出现一个全行业的高速增长,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小核酸,多肽,CGT、ADC等领域,在未来三五年将为维持较高增速的领域。”陈颖认为,如果CXO企业所处的是未来几年较为热门的细分领域,或者该企业获得了潜在大单品的订单,则将有望维持高度景气。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