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中断近7年的外交关系。
作为两个能源大国,沙伊此番“冰释前嫌”将如何影响油价和供应格局,值得关注。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沙特是全球第二大原油生产国、第二大储量国,占全球原油产量约12%。伊朗是全球第八大原油生产国、第三大储量国,占全球原油产量约4%。
在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看来,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全球原油供应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中国石油供应安全。
“两国地缘局势会影响原油供应稳定和国际原油价格,”桂晨曦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例如2019年9月,沙特石油设施被导弹袭击导致产量减半,国际油价一夜之间跳涨15%。2018年4月,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朗制裁后,伊朗原油产量也接近减半,供应短缺担忧推升油价半年内上涨约30%。
因此桂晨曦认为,如果两国恢复稳定外交关系,将有助于防止因地缘冲突推升油价大幅上涨的风险。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则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总体来看,两国恢复稳定外交关系对于全球能源供给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更多的是对于结算方式和定价权的影响。
胡麒牧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达成协议的两个国家沙特和伊朗,属于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国,对于市场供给端的主要影响包括未来供给可能会更加稳定,不确定性减小了,意味着风险溢价会降低,价格短期波动性会下降,供应稳定以及价格基本稳定,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在供给方面,中国原油供应七成以上来自进口,进口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
“沙特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伊朗扼守海湾地区石油出口要隘霍尔木兹海峡,两国关系稳定对于保障中国石油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桂晨曦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本次两国达成外交和解,不仅有助于全球和平和中东稳定,也有助于提升中国能源安全。
全美尚未开工的风能、太阳能项目超过2500个,对政策变动极为敏感。
对伊朗商人穆罕默德·侯赛因·沙姆哈尼控制的航运网络实施制裁,涉及50多个实体和个人以及50多艘运油船和集装箱船。
应欧洲国家要求,伊朗同意与伊核协议中的英、法、德三个欧洲国家代表举行新一轮谈判。
由于新动能成长还难以对冲传统动能调整的压力,总体上价格仍在调整,这也是部分行业市场出清的需要。
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萨维表示,如果敌人再次对伊朗发动侵略,伊朗将做出更具毁灭性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