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港口的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引发了大家对今年进出口外贸的担忧。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3月20日的发布会上回应称,空箱的问题,我们也在关注。这有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大量空箱在我国港口蓄势待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依然看好我们下一阶段的出口能力。从海关最新数据看,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下降0.8%。
俞建华解释说,海关正在密切监测3月以来的外贸发展形势,整体的看法是开局平稳,趋势向好。从规模上看,前两个月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增长0.9%,比预期要好。进出口总值超过6万亿元,这在历史上是第二次。疫情前的同期最高的时候不到5万亿。
从构成上看,疫情期间我国率先复工复产,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抬高了外贸基数。经过测算,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增长超过10%。
从趋势上看,俞建华提出,按周监测,2月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2月最后一周比前一周环比增长超过15%。从周边国家情况看,与周边已经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外贸表现是好的。
根据海关总署3月18日更新的数据,以美元计,中国2月进出口额超过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中国2月进口达19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均终止了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下跌的势头。虽然2月出口同比下滑1.3%,至2140亿美元,增速仍然处于负值,但较过去3个月的降幅已有明显收窄,其中1月的降幅为10.5%。
不可否认的是,外贸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需减弱颇受关注。俞建华表示,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对全球贸易构成了持续冲击。世贸组织近期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疲软,预计全年仅增长1%。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强推“脱钩断链”,地缘政治风险,最近西方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冲击,也是我国外贸促稳提质的外部挑战。
挑战之下,积极乐观的是,前两个月,在经营主体方面有更多企业进入外贸领域,海关新备案外贸经营主体4.6万家,说明市场的信心在积聚、恢复。
在订单方面,根据海关总署的跟踪监测,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增长企业比重连续提升。在新动能方面,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六成。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8%。在贸易多元化方面,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超过10%,对RCEP其他成员合计进出口增长超过3%。
俞建华总结说,综合来看,外贸形势还是严峻复杂的,但也蕴含了不少机遇,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较来看,我国竞争优势依然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的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因此,我们对今年外贸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外贸承压几乎成为共识。但在经历前两个月的低迷后,3月出口增速出现回升。中国外贸如何实现逆势反转?外贸企业在逆势中如何应对?跟随记者从第133届广交会上寻找答案。
参展企业普遍反映客商下单谨慎,当前诸多出口企业仍存在订单压力。
一季度外贸数据比前2个月好,在预料之中,也来之不易。在一系列稳外贸的扶持政策和企业信心的增强中,外贸有望比消费、投资恢复得更快。
二季度有望恢复两位数增长
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8%,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逐月向好。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