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年内已有66只(A/C类合并计算)基金产品清盘,共涉及40余家基金公司,显示出公募基金行业持续推进的优胜劣汰趋势。从原因来看,主要包括触及基金合同相关终止条款以及经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两种。但整体而言,基金产品在面临清盘时,多数规模已不足5000万元,成为“迷你基”。值得注意的是,“迷你基”中,今年业绩表现亮眼的不在少数,业绩分化愈发凸显。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在全年回报率位居前100位的基金产品中,共有65只规模低于2亿元。
其他热点还有:4月出口增长9.3%,增速回落但好于预期;公募基金迎来系统性变革,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行动方案》提出了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基金公司与投资人的利益链接,搭建的是基金业相容相生的开放式生态。
告别“躺赚”时代:业绩基准挂钩薪酬
《方案》明确,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优化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