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领新产业革命,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的热议主题之一。
3月25日下午,复日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对话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旭东、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共同就包括ChatGPT在内的人工领域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陈旭东认为,过去五年AI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越来越多企业从原来让AI做数据分析等工作,转向了以AI为核心的“AI+”的时代。
“最近随着ChatGPT横空出世,普通大众的眼光也被吸引到人工智能上来。”他表示,虽然今天ChatGPT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无疑是AI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证明了大语言模型是可以走得通的,可以通向未来AI的一条道路,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而这条路可以走通,也预示着AI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量变的积累,现在已经加速进入到一个之变的时代。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陈旭东认为,大家要重新思考企业跟AI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很早就开始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但是对AI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企业浅尝辄止。具体表现就是没有从核心业务开始做,而是让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做一些小的尝试。那结果呢?就是每一个地方投入的资源都不够,弄的模型也不一样,然后每个模型的数据量不够,产生的AI的分析精度很差,基本上没有办法投入到应用产品。所以,很快企业就失去了对AI的热情。”陈旭东表示,IBM的观点是,如果用AI,不用到核心业务上去的话,实际上无法真正给企业带来价值。
他举例称,近期IBM与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合作,将IBM的AI基础模型应用在NASA海量的地球观测卫星数据上,加快人类对地球的整体认知和科学理解,以及对气候问题的反应。
“总而言之,我认为AI时代已经加速到来,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面临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实际上,我们也非常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AI可以极大地改善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更多人可以去做更多有创造力的事情,重复性的工作早晚有一天会被机器全部取代掉。”他认为,企业应该努力去拥抱这些新技术,因为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差异主要就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上面,希望中国的企业将AI用在核心业务上,为企业提高技术做出更大贡献。
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一体推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任务落实,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本次展会为期3天,展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关键载体,集中呈现9大品类人工智能终端。
到2027年,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应用场景、“数智优品”、高质量数据集各100个,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规模突破1000亿元。
①《CCF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倡议》发布;②蔡崇信:阿里要把AI融入每一块业务;③谷歌引入AI反诈系统:利用语言模型分析潜在恶意网站。
方案重点布局了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四大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