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发来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则以“在中国投资可以放长线钓大鱼”向世界表达中国的诚意,并指出不顾经济规律强行推动“脱钩断链”,必然损害全球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用“放长线钓大鱼”来形容投资中国的新发展机遇,是一种欲取先予的换位思考,“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则注入了系统性的想象空间。
要让人们享受到“线儿放得长、鱼儿钓得大”的福祉,首先要基于问题意识,解决各方关切。
目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过去三年的疫情影响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给许多国家带来了供给性冲击等挑战,随着各国防疫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护航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周全的,将主要倚重于制度型开放。
正所谓感之才能信之,信之才能安之,安之才能活跃之。当前制度型开放不仅表现为明确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之基调,及重申“走开放的路”的坚定立场,而且基于行则将至的微观视角,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最终要落到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日常生产生活点滴。
安全和稳定需要摸得着看得见的行动自由,任何市场经营主体的交易自由、贴现变现和定价自由,需基于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制度型开放,及低成本的跨制度转换成本。唯有跨境国际收支的来去自由、市场的交易和定价自由等,才能让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心安理得。
制度型开放要吸引四方宾客竞相趋之,需坚定“吃改革饭”的安身立命之本。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中国14亿人汇聚而成的大市场,是任何市场经营主体都无法忽视的存在;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宏观意义上的潜在市场需求,要激活为现实市场的有效需求。
为此,要真正让四方来宾长期驻足,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需通过改革向其释放自由宽广的收益空间,提升中国市场的诱惑力。因为,欲取先予地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是市场经营主体满足客户诉求获得的对价和回报。
显然,“吃改革的饭”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立命之本。不断深化要素资源市场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制度变革向市场释放更多发展空间,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型成本,优化各大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极大提升经济社会的投资边际收益率,这不仅可以使中国14亿人的大市场,以可预期的速率变成现实世界的有效市场需求,而且使在中国境内的国际产业链生态链内市场更具可塑性和竞争力。
唯有以不息的深化改革,清除各种影响经济体系资源配置和贸易的体制性、制度型障碍,才能基于市场收益让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扎根于中国经济。这无疑要比任何的优惠政策更具稳固性。要知道,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竞相涌入中国市场,根本上是缘于在中国市场可以获得比其他市场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能够及时兑现。
厥亦天道,安之则巳。面对日益复杂的“脱钩断链”压力,必须基于问题意识正视之,以找到解决之道。国家发改委已将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
今后,唯有通过开放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提供更为宽广的行动自由,并通过改革不断拓展市场经营主体在市场的可拓展空间,才能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
多位专家分析,6月份CPI由负转正、PPI降幅连续4个月走扩,前者回升缘于输入性下行压力减弱和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增强,后者降幅扩大则缘于国内投资需求疲弱以及出口下行压力显现。受关税政策冲击等因素影响,国内通胀回升将持续面临内外部压力,全年低通胀格局难改。这也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降息、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促消费扩投资、有力对冲外部波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间。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以及去年三、四季度的高基数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宏观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加快财政支出,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并期待在稳定股市、楼市、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出台更多增量政策。
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或将不再仅仅凭借其体量规模赢得全球关注,也将凭借这些难以复制的稀缺属性,成为全球价值链重塑中的关键支点。
近年来,跨国并购成为众多国内企业出海的主要策略,但是,出海企业面临并购前期风险、并购后期资源整合和国企资产流失等诸多挑战。
可以将未来的投资部分导向“消费端”。面向消费端的投资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率、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市场活力,是打通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关键。